“這個鍋爐的投運,刷新了二次再熱鍋爐蒸汽參數和機組效率世界紀錄,”哈爾濱鍋爐廠有限責任公司高級工程師黃鶯指著1000MW超超臨界二次再熱塔式鍋爐的模型,興奮地對記者說。這是哈爾濱鍋爐廠有限責任公司自主研制的火電鍋爐項目,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約43.8萬噸、二氧化硫約162噸、氮氧化物約150噸,節能減排優勢顯著。在不久前的國家級成果鑒定大會上,專家一致認為,該自主研發項目技術具有突出的高效率、低排放等優勢,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從最早需要引進蘇聯的技術,到現如今哈鍋的產品已經有實力出口到俄羅斯。”黃鶯說。作為哈爾濱電氣集團旗下重要企業,哈鍋目前在國內14個二次再熱項目中拿到7個項目;已投運6臺機組,其中4臺為哈鍋產品,兩項指標均為行業第一。
哈鍋的成功,是近年來哈電集團轉型升級的縮影。
為激發人才創新、增強創業活力,哈電集團在“強化人才激勵保障機制”等方面深化改革,尤其是對科技成果轉化獎勵、支持離崗創業等與科研人員收入密切相關方面進行推動。如哈鍋在行業內率先引進3名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他們在基礎試驗研究、鍋爐性能設計、燃燒技術研發和污染物排放控制等領域,引領哈鍋技術團隊深入開展基礎研究和工程應用。
在哈電集團展示大廳內,兩個巨大的模型吸引人們駐足觀看。負責科研的副總經理李夢啟介紹說,這兩個看似“高塔”的展品,實際上是國際上最尖端、最精密技術的縮影,分別是哈爾濱電力動力
裝備有限公司制造的300MW、1000MW核電站反應堆冷卻劑軸封主泵,以及AP1000三代核電反應堆冷卻劑屏蔽主泵。
前者是哈電動裝公司與奧地利相關公司合作,建造完成國內首個核主泵全流量實驗臺,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完全掌握核主泵的設計、制造、實驗技術,并獨立完成項目最后兩臺主泵的全部制造,最終實現主泵的國產化;后者依托浙江三門核電站和山東海洋核電站,由哈電動裝公司引進國際先進的第三代核電的核心關鍵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實現中國自主化、批量化生產。
“在國際上,核電站建設有兩大技術難題,一個是被稱為‘心臟病’的主泵技術難題,另一個是被稱為‘神經病’的控制系統難題。”李夢啟說,“就主泵技術來說,國際上只有美、法、德、俄、中等少數國家掌握。”
科技創新正在喚醒“老”國企振興發展的洪荒之力,“老字號”的“脊梁”作用在每一次的科技革新、技術更迭中,不斷強化進步。在黑龍江,“老”國企正在向科技創新型國企轉變。
“黑龍江圍繞改造升級‘老字號’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堅持依托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鼓勵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聯合建立研發機構,拉長
裝備制造、能源、石化等產業鏈條,加快激活‘老字號’存量,正在以科技創新帶動產業轉型升級。”黑龍江省科技廳有關負責人說。(來源: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