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候任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的執政計劃,重申了其自參選以來針對TPP、能源、氣候變化、非法移民等問題的態度與見解。在能源方面,特朗普堅持將廢除對美國能源生產的限制,以此創造數以百萬的高收入工作。但業界對其上臺后的能源政策,還是眾說紛紜。現在看來,其上臺后的執政策略充滿了不確定,其能源政策將對全球油氣行業帶來怎樣的影響,現在做出判斷還為時過早。
據預測,未來,市場對煉化產品(即燃料和石化產品)的需求每年將持續增長約1百萬至1.5百萬桶/日。這一方面是因為全球人口每年將增長約7500萬,從而將消耗更多的塑料、化肥、醫藥、纖維織物和其他產品。另一方面,全球生活標準的增速也將比 現在更快。在未來35年,全球汽車保有量將會翻番,達到20億輛。即使電動汽車和新能源繼續蓬勃發展,全球市場對傳統化石燃料的需求仍將繼續增長。至本世紀中期,烴燃料仍將提供3/4的全球能源。
但與此同時,針對清潔燃料的相關法規也將日趨嚴苛。不管是歐六、國五還是印度的BS-VI排放標準,所有標準都將趨向于相同的一系列技術參數要求。比如,去除燃料中的硫和揮發性化合物,并提高汽油的辛烷值就是挑戰。對煉油業來說,在所有這些附加限制條件下,僅改變煉油的分餾點這種工藝正逐漸被煉油廠淘汰,創新工藝和技術將應運而生。
未來為使利潤更大化,全球化的煉油廠還計劃向一些計劃采用清潔燃料標準的國家供應燃油。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正好為這種需求鋪平了道路,尤其在能源和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它一方面為本土及沿線的國家和企業“走出去”提供了發展機遇;另一方面,跨國企業也可以參與其中,利用其全球化的業務布局,以及豐富的EPC(工程、采購、施工)經驗幫助這些“走出去”的企業,進而將其業務拓展到更廣闊的區域市場。這種趨勢將振興和改變貿易往來的狀況。現在已有大量的事實證明了這種發展趨勢,例如,長達數千英里的新管線,大量的在建新港口,更多的進口設施被改造為出口型,同時又有大量出口設施改造為進口型。
在煉油業內,開采技術、生產技術和更高效的轉換技術共同推動了生產力的提升。伴隨著生產力的提升,能源供應商生產的產品也將發生變化。兩年前,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都在競爭生產更多的柴油。但經濟增速放緩,以及政府刺激消費的政策,暫時有效地終結了這種競爭態勢。由于較低的原油價格刺激了消費,特別是新興經濟體中不斷壯大的中產階級的消費,煉油行業的競爭已轉變為煉制汽油的競爭。
計劃參與煉制汽油競爭的煉油廠將會重新配置他們的工廠,而另外一些煉油廠將會簡單地增加產量。不管是哪種方式,所有燃料生產商都將追求兩個目標,即增加產量以滿足需求的增長,靈活地生產更賺錢的產品。
除了燃油之外,我們還處在一個越來越多的煉油廠只生產石化產品的時代開端。人口和GDP的增長使烯烴和芳烴(兩者為生產石油化工產品最重要的基礎原料,如合成樹脂、合成橡膠、合成纖維等高分子產品;表面活性劑、涂料、黏合劑等精細化學品。)的年需求增長率超過5%。因此,世界上生產這些產品原料的地區將會更加迫切地進入下游產業,許多尚未參與石化產品生產的煉油廠也會很快參與競爭。
隨著時間推移,每種產品的利潤都會改變。因此,對煉油企業來說,當務之急仍是不斷地提高效率,即不斷地追求從每一滴石油中獲取更多的價值。眼下,煉油行業也正進入一個變革期——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復雜傳感裝置的成本顯著下降,采集數據的性價比要高于以往任何時期。現在,我們可以測量任何數據,對數據的處理方式正在改變著我們對煉油廠和石化工廠的運行方式。
通過工業物聯網技術,煉油廠可將智能的高端設備、基于云的安全基礎設施以及運行過程知識融入生產中,實現更高的附加值。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可以利用具有大數據分析功能的軟件系統運行煉油廠。
當然,未來煉油廠還需要解決另一個即將出現的行業問題——大量技術操作員即將達到退休年齡。在這種稱為“人員大變化”的現象中,行業中大約一半的技術操作員都將在未來七年內退休。在這方面,基于軟件的系統可幫助煉油廠填補這個知識缺口。目前為止,操作員都只能利用自己在工廠中的經驗,得到一些一般培訓。在智能工廠中,每位操作員都能夠受益于使用相同或類似工藝過程的所有人在任何地方所經歷的所有運行挑戰經驗。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