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五金企業開始往互聯網發展就能看出,許多電商平臺正在改變人們原來傳統的購物模式。互聯網思維被時代的浪花沖擊在風口浪尖上,五金機電行業被互聯網潛移默化的影響著。
其實看看那些倒下去的企業,無非是一些很低端、沒有技術含量廠家,市面買來配件就裝配,沒有技術支持、品質的管理。說難聽了就是“垃圾貨”。另一方面,就是無良廠家在價格方面對市場的“破壞”,廠家把價格拉到了歷史最低,開始無底線的低價戰,如此這般,電動工具行業的垮臺那是指日可待了。再加上經銷商內部的價格消耗,更是讓原本不景氣的市場更加慘淡。微薄的利潤已經被低價全部吞噬。
最悲慘:倒閉、慘淡
我國電機行業大多是中小企業,這類企業在技術、規模、實力等方面本身就不如大企,所生產的基本都是中低端的微電機產品,同質化嚴重,市場競爭大,利潤微薄。再加上這幾年我國經濟增速整體放緩,所以不少中小企業經營仍然十分艱難。
其實看看那些倒下去的企業,無非是一些很低端、沒有技術含量廠家,市面買來配件就裝配,沒有技術支持、品質的管理。說難聽了就是“垃圾貨”。另一方面,就是無良廠家在價格方面對市場的“破壞”,廠家把價格拉到了歷史最低,開始無底線的低價戰,如此這般,電動工具行業的垮臺那是指日可待了。再加上經銷商內部的價格消耗,更是讓原本不景氣的市場更加慘淡。微薄的利潤已經被低價全部吞噬。
最忙碌:營銷會
一場接著一場的營銷會,讓企業和經銷商都忙破了頭。五金經銷商不是在趕場,就是在趕場的路上。訂貨會,本來毫無爭議,而上半年大面積的會議營銷,就有點勞民傷財了。
一場好的會議,有助于幫助經銷商開拓經營,也能幫助企業把產品訂購出去。而為了銷貨的會議營銷,將成為過場。
頻繁會議的背后,是企業的焦慮。市場的不景氣,導致大家都想把貨早點訂出去或銷出去。簡單的為了消耗庫存的會議,將對未來的發展到來致命打擊。
把產品轉移到經銷商倉庫中是行不通的。更有甚至,在會議的時候很多經銷商就算是做出了破天的承諾,而到執行的時候卻做不到,這種欺騙行為,將最終傷到自己。
最無奈:低價
廠家采取低價策略,搶奪渠道,經銷商利用低價贏得買家。市場的不樂觀,導致大家以更低的價格去競爭,想以此激活市場。殊不知,這樣只能兩敗俱傷。我們看看這個行業,大家都被價格逼上的絕路。廠家間的價格戰,渠道層面的低價賣貨,讓原本就微利的我們更加難以生存。如果不能從產品的本質入手,去改變這種狀況,未來將不會屬于我們。
價格是中國制造原來競爭的優勢,而現在卻成為了阻礙行業發展的障礙。無底線的價格戰將是傷敵一千自毀八百。價格競爭太厲害了——這不僅僅是這一年行業的一個寫照。一直以來的價格競爭為何在今年表現出了如此多的劣勢。一方面低價是上述最悲慘市場慘景的誘因,另一方面,慘淡又迫使繼續的低價下去。低價陷入了惡性循環之中。
為了生存你不低價,有人低價(賣出去一個產品,哪怕是不賺錢或者只賺一塊五塊的,也要做),如果大家都這樣經營,將會一同走進墳墓。
最突出:渠道改革
五金機電行業渠道的變化從來都沒有像今年表現的這么突出。從實體渠道的變革到電商,都對傳統五金渠道產生了不小的影響。而實際上現在我們所看到的這些渠道端的變化,在幾年前都已經出現了。
經銷商聯盟雖然與早年興起的采購聯盟有所不同,但是本質上還是大經銷的聯合。而電商,像西域、亞馬遜一直都在經營五金機電產品。今年這些模式集體的開始爆發。
深層次的原因我們不得而知,從表象上分析,這是傳統渠道模式在新情況下的失效表現,這是渠道端試圖找到未來五金模式的具體行動。
如果說互聯網在大環境的催生下變得熱門,那么五金機電渠道的變革,將是很長一段時間的發展趨勢。
渠道的變化隨時都在進行著,現在出現的不一定就是未來所存在的。大家還都是在摸索。
五金連鎖的發展如果不能從連鎖加盟商利益出發,而只是發起者賺錢的短期工具,那將注定失敗。
大經銷大聯盟的出現,帶來了很大的銷量,但是當渠道寡頭出現后,不能成為“綁架者”——一方面通過大銷量綁架制造商,一方面通過價格欺壓小經銷,否則聯盟將成為行業的悲劇。
最潮流:微信H5
五金行業(可以說是中國的全行業)都開始熱衷利用微信來營銷。
如果你不同意,你可以打開微信進行公眾號搜索,隨便輸入一個五金方面的關鍵詞,你會找到很多認證或沒有認證的企業公眾號。
從來沒有哪一個營銷工具讓大家集體的如此著迷。伴隨著微信的發展也讓H5營銷成為熱門。
似乎就是在一夜之間,各大公司的市場、公關等負責推廣和傳播的部門人員,紛紛把目光投向了H5。
朋友圈中分享的不再是一個鏈接,而是一個企業的H5營銷產品,從五金行業的新品發布,到會議邀請,再到重大信息發布等。
企業微信公眾號不是開通了就了事。也不是企業老板想象的那么簡單。
雖然五金機電企業只是在運作一個企業的微信號,但是如果你不能把他當作一個自媒體去運作的話,只是簡單的發布下信息,將注定你的公眾號不會對你的營銷產生多大幫助。五金機電行業的微營銷路還很長。
最制造:工業4.0
2014年“工業4.0”持續成為各國關注的焦點,2015年中國工業的4.0成為國家戰略。
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勞動力供給減少、人工成本上升和新一代勞動力制造業就業意愿的下降,對我國制造業的國際競爭力形成了巨大制約。
中國制造業“大而不強”,傳統制造業比重較大,且多處于工業2.0和工業3.0階段。過去,由于中國具有低成本競爭優勢,這些問題被部分掩蓋,但隨著中國“高成本時代”的悄然到來,傳統制造業的低成本競爭優勢逐漸喪失,工業4.0迫在眉睫。
對于五金機電行業來說,工業4.0一方面是大力發展智能化生產,實現機器換人。在走訪企業過程中,我們也看到了很多五金制造企業開始進行制造設備的替換,布局機器人設備。
如果說“工業3.0”帶來的是自動化,那么,伴隨“工業4.0”而來的就是智能化。作為智能化主體的機器人,一直被譽為制造業“食物鏈的頂端”。在“工業4.0”浪潮中,機器人產業百業待興。
由此,不難發現傳統制造業被替代是遲早的事,未來將是工業4.0的時代,智能化是未來五金行業發展的核心要素。
(來源:互聯網)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