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中國一個重大的節日:冬至。中國傳統有“冬至大如年的習俗”,如此美好的的佳節卻因為全國霧霾籠罩,增添了一縷陰涼。人民日報12月21日消息稱,中國北方多地持續被大面積霧霾籠罩,19日夜間到20日,霧霾污染進入今年最嚴重的時段,霧霾范圍從11個省市擴大至17個省市。
空氣污染問題在2016年這個冬季顯得格外突出,霧霾多次強襲,京津冀多地區頻頻爆表,如此與國民生命健康息息相關的呼吸問題成為每一個人工作之余談論的主題。近期來,監測儀器成功上升至儀器儀表行業的“香餑餑”。全國多地監測地區加大對監測儀器的投入與使用,用專業儀器進行監管,借助精確數據即時調整監測方案。
霧霾多次侵襲 全國多地儀器“上陣”
河北保定成立大氣污染監測中心,布設600余套監測儀。大氣污染精準監測系統應用以來,給監測點工作與管理帶來了很大便利,改變了以往人員拉網式排查工作強度大、需求廣這一缺陷。
據介紹保定市采用最新的分布式小微型傳感器技術,建立起空氣污染網格化精準監測系統,近600套小微監測設備覆蓋全城區,僅用10分鐘時間就能鎖定污染區域。大氣污染實現精準網格化監控的預警與決策支持系統全方位運行,大大提高了保定市發現、處置空氣污染源的工作效率。
動態管控防止技術造假,山東質控實驗室確保標準統一。開展移動比對,強化環境監測數據質控,這只是山東省確保環境質量監測管理規范的一個縮影。山東率先在全國開展環境監測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和實行空氣站TO模式社會化運營,圍繞山東特色環境監測模式,實現了監測機構社會化運營和數據保真工作的雙贏。
在山東省環境信息與監控中心質控實驗室,實驗臺上的監測儀器一字排開,旁邊放著十幾罐標有數值的標準氣體。據了解,實驗室還配備了滿足國家一級標準要求的質量保證設備,建設了百萬分之一天平室,還投資近300萬元購置臭氧SRP臭氧一級光度計。
環保產業龐大無比,監測設備或迎發展契機
環境監測是治理環境污染、衡量環境質量、檢驗治理效果的基礎。回顧“十二五”環境監測領域取得的顯著成績,國家在338個城市新建1436個國控監測站點。隨著空氣環境質量監測的國控網點初步建成,未來的空氣質量監測設備增長點主要集中于各省級,監測點的深入拓展將對儀器設備產生龐大需求,最終帶動儀器品牌的改革與創新。
加之環保行業受政策、法規及監管的驅動比例日益加大。在環境訴求加強的情況下,進入“十三五”時期,國內環保市場已呈現出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趨勢。環境監測產業鏈中游監測儀器、監測系統以及下游儀器維護、設備運營成為目前市場聚焦的熱點。諸如聚光科技、天瑞儀器、青島埃侖等眾多監測儀器品牌,作為監測產業中堅力量,致力于滿足環保大市場最前沿的需求與用戶最全面的服務。
日前,環保部、科技部聯合發布了“國家環境保護‘十三五’科技發展規劃綱要”。規劃”重點提出了一系列需要研制或突破的儀器設備。提出“初步構建我國環境污染物健康風險評估與控制理論體系,夯實符合我國國情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國家環境基準體系。
在大氣環境監測方面,研發大氣細顆粒物多參數和便攜式在線分析系統;開發大氣細顆粒物氣態前體物的立體分布監測技術;研發煙氣中低濃度氣態污染物及顆粒物采樣監測技術和設備;研制適用于空氣和廢氣的具有多元素同步監測能力、靈敏度高、性能穩定的新型重金屬在線監測儀器和配套設備,研發工業廢氣樣品采集及前處理新裝置、大氣揮發性有機物在線監測設備等均成為儀器廠商未來產品戰略定位著重發展方向。
隨著市場需求進一步擴大,眾多企業將會加入競爭行列,擁有實力的企業將會成為主力軍。聚光科技、島津中國、天瑞儀器、磐諾儀器參與的監測市場“爭奪大戰”序幕已經拉開,誰將是最終贏家,我們拭目以待。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