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國健康產業創新平臺(China Healthcare Innovation Platform)(CHIP,奇璞)、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主辦,貝殼社協辦的中國健康產業創新峰會暨第二屆“奇璞獎”頒獎典禮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召開,大會旨在展示和表彰中國健康產業的“奇璞”——深具社會和經濟意義的創新項目。這是我國健康領域的又一次重要盛會,創新者、專家學者、行業領袖、政府官員、社會組織領袖和媒體人等近800人將聚集一堂,交流探討健康行業的創新模式和發展前景。
趙立平:成立微生物組研究聯盟,做出微生物組圖譜 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微生物學特聘教授、美國微生物學科學院院士趙立平以《以腸道微生物組為靶點的健康測量技術——東西方醫學匯聚的橋梁》為題在峰會上發表了精彩演講。他呼吁整個科學界必須加強合作,克服瞎子摸象,打破學科的界限,行業的界限,進行跨行業研究,把血液、尿液、糞便三個窗口的研究完全打開,進行大數據的挖掘和整理,進行精細測量和分類,以便完全弄清楚腸道菌群與人體健康具體的關系。 趙立平教授表示肥胖以及肥胖引起的糖尿病等疾病已經成為全世界的健康難題。僅在中國,就有超過1個億糖尿病患者,1.5個億糖尿病前期患者。 在這樣的背景下,趙立平教授介紹了現代微生物研究提出的“健康新三觀”:“新的人體觀——人實際上是一個超級生物體”,“新的營養觀——腸道是一個發酵罐”,“新的疾病觀——慢性病的腸道起源學說”。 趙立平教授表示,中醫有“糞毒入血,百病蜂起”的說法,現代科研已經越來越明確了腸道菌群與人體健康之間的關系,腸道中有害物質的細菌可能是產生疾病的重要原因。他介紹人類的基因是遺傳的,而同樣與健康息息相關的腸道菌群每天更新10%,理論上更容易實現調節和干預,要實現這樣的調節和干預首先需要弄清每個腸道菌群影響健康的作用機制。 通過對血液、尿液、糞便分別進行全譜分子測量,趙立平教授團隊正在積極探索腸道微生物組與肥胖、糖尿病等疾病之間的關系并進行腸道菌群的調節。他介紹,通過飲食、營養關于,已經對多位肥胖癥患者成功實現了腸道菌群干預,效果十分顯著。其中一位患者在不增加運動量的情況下,成功減重51.4公斤。除此之外,通過腸道菌群的干預,不僅實現了體重的下降,血糖血脂等指標也得到了很好的改善,腸道中導致癌癥等疾病的有害物質也大大減少。 趙立平教授表示,基因組醫學與微生物組醫學(微生態醫學)比翼雙飛的時代來臨了。但目前整個科學界必須加強合作,克服瞎子摸象,打破學科的界限,行業的界限,進行跨行業研究,把血液、尿液、糞便三個窗口的研究完全打開,進行大數據的挖掘和整理,進行精細測量和分類,以便完全弄清楚腸道菌群與人體健康具體的關系。 此前,趙立平教授曾與美國和德國的另外兩位科學家一道在《自然》雜志發文倡議的“國際微生物組計劃”。今年12月2日,趙立平教授也發起成立了微生物組健康研究聯盟,并啟動了“世界華人微生物組計劃”,希望研究全世界華人的腸道菌群情況,做出微生物組圖譜,幫助實現中醫的現代化。 趙立平教授最后表示,醫療健康研究的最終目標實際上是要實現:“身材苗條、飲食適度、活得長壽、死得快速”。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