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生病做檢測,相信你的第一反應是抽血,12月18日,在重醫附三院舉行的化學發光免疫新技術臨床應用學術論壇上,專家們表示,作為精準醫療的組成部分,化學發光免疫檢測將逐步替代傳統的酶聯免疫技術,成為醫學檢測主要手段,特別是針對艾滋病等傳染性疾病。
在疾病診斷和治療過程中,檢測是至關重要的決定性環節。
什么是化學發光免疫檢測?重醫附三院檢驗科副主任鄧昆說,化學發光免疫檢測是將發光物質或酶標記在抗原或抗體上,抗原或抗體與待檢測物質特異性結合后,加入氧化劑或化學發光底物,經氧化或與底物產生反應后,就可以用儀器對化學發光物質強度進行檢測,以確定待測物含量。
它的原理還有一個更為通俗易懂的解釋:化學發光免疫檢測,其注射的抗體就像是一個靈敏度極高的“抓手”,它接到“任務”后,便會“抓”走體內的某個物質,這個物質的結構便會發生改變,形成新的物質。在此情況下,檢驗醫生們再用一個光照上去,穿透出來的光自然就會不一樣。通過分析光的波長的變化,醫生們就能了解相關情況,順利找出病原體。以艾滋病抗原的檢測為例,把人的血液抽出,把抗體加入血液中進行“抓取”,再通過對光的波長做判斷,即可監測出艾滋病的抗原,這一方法,可有效縮短檢測時間。
和傳統的酶聯免疫技術相比,化學發光免疫檢測靈敏度更高。鄧昆說,特別是在癌癥篩查和診斷中,其對腫瘤標志物的檢測能在早期就發現,比如針對肝癌標志物甲胎蛋白,傳統的方法檢測靈敏度能夠達到微克級,而化學發光檢測靈敏度能夠達到納克級。
“這樣一來就能更早、更準確地進行診斷,并進行個體化的治療。”鄧昆表示,目前化學發光免疫檢測已在臨床中應用,除腫瘤標志物檢測外,還被用于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傳染病、過敏性疾病等,約占檢驗醫學的38%,隨著精準醫療的發展,化學發光免疫檢測將成為檢驗醫學的主要手段。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