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舉行的無錫新能源大會之光伏發電進萬家宣講會上獲悉,得益于技術、工藝的進步,加上材料的優化,10年來,搭建分布式光伏電站的成本下降了7成,越來越多的工業單位和個人屋頂選擇了安裝分布式光伏發電站。目前,無錫地區已經有360多個屋頂安裝了光伏面板進行并網發電。
據了解,分布式光伏電站將太陽能直接轉換為電能,是一種利用分散式資源,裝機規模較小的、布置在用戶附近的發電系統。隨著光伏產業的推廣,分布式光伏電站也從“舊時王謝堂前燕”開始漸漸飛入“尋常百姓家”,越來越受到社會大眾關注,且其建設成本也在下降,安裝并網流程日趨簡單,為家庭省電的同時,還能帶來額外的經濟補貼。
以一個40平米可用的屋頂面積來測算,裝機容量5千瓦,安裝總費用為3萬元至4萬元,以無錫一年平均日照12000小時來計算,這個小型的分布式光伏電站一年約發電5000多度。“現在國家補貼0.42元每度,上網電價則以0.378元每度的價格由供電公司全額收購。一般來說,普通家庭安裝收回成本時間為7年至8年,之后的10多年則是純收益。”無錫市貿促會會長、會展辦主任徐惠娟介紹,對于用電量大的高能耗企業,回本的時間更短,一般工業企業只需要5年至6年即可收回成本。
無錫市天山鑄造材料有限公司去年9月份成功并網,現在這家企業的分布式光伏電站已經連續無故障運轉一年的時間了,企業負責人薛龍平介紹,屋頂光伏發電項目一共投入了215萬元,現在每天發電1000多度,以往每月電費6萬多元,現在自己發的電自己用,每度電國家還發0.42元的補貼,這樣算下來,裝一套發電系統每月產生的效益有4萬多元,只要4年就能收回成本。
記者了解到,早在該企業成立之初,薛龍平就想到了安裝光伏電站“省錢”、“賺錢”。“但那時候太陽能發電的價格太昂貴了,建造光伏屋頂是一件可望不可及的事情”,薛龍平回憶,隨著電站建設成本的大幅度下降,自己企業的屋頂電站最終在去年成功并網發電。
對此,國家能源局監管總監李冶在參加本屆無錫新能源大會時也表示,目前中國光伏組件的價格已從10年前的每瓦近50元左右,下降到每瓦4元左右;光伏逆變器價格從10年前每瓦2元左右,下降到2毛錢左右。整個光伏系統的價格從10年前每瓦60元左右,下降到現在每瓦7元,相應光伏的電價也下降了76%。
“自發電、自用電,除了可以節省電費,還能發電拿補貼,用不掉的電也不浪費,國家可以收購。”江陰周莊鎮的市民王偉說,其在去年年初安裝了一套分布式光伏電站,按照一套設備25年的使用壽命來說,8年回本后的17年間發出的電,就是純收益了,對普通家庭而言,這樣很劃算。
記者在今日舉行的光伏發電進萬家宣講會上注意到,對于分布式光伏發電,未來光伏企業還將進一步開發“儲電”設備:白天自發的電用不完的部分可以儲存起來,等到晚上有需要的時候再用,這樣經濟效益會更高。目前,國內自主研發、具有自主
知識產權鎂基電池也在開始著手量產,此舉對今后光伏發電的“儲電”環節大有裨益。(來源: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