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滲透膜,作為膜法污水處理重要工作部件,所謂膜污染,主要是指膜過濾過程中,水中的微粒、膠體粒子或溶質大分子因種種原因,使膜孔徑變小或者是阻塞。下面小編將詳細分析反滲透膜污染的原因、危害以及解決辦法。
反滲透膜的污染和危害
1、反滲透系統污染
反滲透系統的污染通常指系統進水中所含的無機鹽、有機物、膠體以及微生物在膜表面附著、沉積或水中無機離子結垢析出引起的污染。
2、污染的危害
反滲透的污染是一個漸進發展的過程,在污染的初期系統的影響不是很明顯,對生產的危害也不是很大,如果及時進行清洗基本可以恢復。但如果處理不及時,系統繼續惡化,重度污染會帶來嚴重影響:反應在反滲透出水水質下降;反滲透產水量下降,水耗增加;制水電耗提高;反滲透膜元件壽命縮短。
反滲透膜污染的影響因素分析
1、膜自身性質與膜污染
膜自身性質對膜的污染的影響包括材質的親水性、膜表面的粗糙度、膜組件的類型、材質的性質、給水通道的設計、膜表面的電性等影響因素。
研究結果表明:疏水性膜有利于除鹽,不利于除有機物,較親水膜更易堵塞;膜面越粗糙,越易吸附污染物形成污垢;膜組件類型的不同,抗污染能力也不同,板框式、圓管式、螺旋卷式至中空纖維式抗污染能力依次減弱;
目前,常用的醋酸纖維素膜抗氧化性能好,膜面較光滑,但化學穩定性較差,易水解,衰減較快,壓力要求較高。而聚酰胺復合膜具有壓力低、高脫鹽率、高通量等優點,但不耐氯和氧化劑,抗結垢性能也不如醋酸纖維膜;好的給水通道使水呈高速紊流狀態,減少濃差極化,減少污染物在膜面上的沉積,增強膜的可清洗性;膜元件表面帶負電,很容易吸附帶正電荷的物質到膜表面而形成污染,但表面電中性的膜,污染物不易吸附在膜表面,增加抗污染性。
2、水質與膜污染
水質對膜污染,因污染物而異,主要表現在生物污染、膠體污染、和無機鹽污染。
1)生物污染是微生物在反滲透膜表面吸附并生長,在營養源充足的情況下,溶液中的生物量越多,膜表面吸附的生物量也越多,膜的污染也會越嚴重。
2)膠體污染是水中懸浮的無機和有機混合的顆粒被截留在膜面,形成半膠束或雙分子層的污垢導致膜污染。鐵、鋁、硅和有機物等容易在水中形成不溶性的膠體,容易造成膜的污染。
3)無機鹽污染,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由于濃差極化作用,濃縮后濃度大于濃度積,在膜表面結晶析出,形成無機鹽污染。一般的膜污染存在多種污染同時存在的情況,且相互影響,加速膜的污染。
反滲透膜污染的控制
反滲透膜污染的控制可以從預處理的優化、抗污染膜的選擇以及膜的清洗幾個方面進行研究。
01
預處理的優化
對進水進行良好預處理是減緩膜污染、保證反滲透系統長期穩定運行的關鍵。針對不同的污染,需采用有針對性的處理。以下介紹幾類主要污染的預處理優化方案。
1、生物污染的控制
針對生物污染的預處理通常包括去除進水中微生物消滅其生物活性,或除去水中微生物的營養源,也可以是兩者的結合。
延伸閱讀:
【技術應用】水處理中膜污染的三種類型和對應解決方案
標簽:
相關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