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石墨烯問世以來,二維納米材料因其高比表面積、易操作加工等優異的性能獲得廣泛關注。諸多類石墨烯結構相繼被合成,并在特定領域展現出良好的應用前景,如硅烯、黑磷、二硫化鉬等。2011年,美國Drexel大學教授Michel Barsoum課題組首次通過氫氟酸刻蝕MAX相(M指前過渡金屬,A指A族元素,X指碳或氮)的方法,剝離了MAX中結合較弱的A原子層,得到結合緊密的MX片層結構。類比于石墨烯,得到的片層被命名為MXene。由于已知的MAX相已超過70余種,相應的刻蝕產物MXene的種類也將十分豐富。截至目前,在實驗中制備出的MXene已經超過15種。此外,由于在酸溶液中刻蝕,MXene表面常被氧、氟、羥基等官能團覆蓋?;谪S富的化學元素以及多種表面官能團,不同構型的MXene物理性能差異顯著。因此,為了更好地設計和應用MXene材料,對本征物理性能的研究至關重要。基于理論研究,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在MXene材料物性預測以及機理分析方面作了一系列相關工作。
為了考察常見官能團氧、氟、羥基對MXene物性的影響,研究人員首先系統性地研究了M2CT2(M=Sc, Ti, V, Cr, Zr, Nb, Mo, Hf, Ta, W; T=O, F, OH)MXene的本征結構、力學強度以及電子能帶圖。研究表明,對于同一種M金屬元素,氧功能化的MXene比對應的含氟或羥基的體系具有更小的摩爾體積,更高的力學強度,以及更多的半導體性成員。大多數M2CT2的穩定構型以及力學常數c11如圖1所示。通過微觀結構分析表明,氧官能團相對于氟和羥基具備更強的得電子能力,與表面金屬原子M形成更強的離子鍵,從而導致上述性能的差異。此外,在半導體型MXene中,Sc2CT2(T=F,OH)和M2CO2(M=Ti, Zr, Hf)的能帶帶隙處于0.85~1.8 eV之間,滿足于半導體電子器件對材料適中能帶帶隙的要求。這項工作發表在《歐洲物理快報》(EPL 111,26007(2015))期刊上。
為了驗證具有適中帶隙的半導體MXene在電子器件方面的應用,科研人員考察了Sc2CT2(T=F, OH)和M2CO2(M=Ti, Zr, Hf)的關鍵性能載流子遷移率和熱導。研究結果表明,Sc2CF2和Sc2C(OH)2具有較高的電子遷移率,其中Sc2CF2鋸齒型方向電子遷移率高達5.03×103 cm2V-1s-1,約為目前電子器件材料硅電子遷移率的4倍。此外,電子遷移率呈現較強的各向異性,這主要是由其導帶底電子波函數空間分布所決定的,如圖2(a)所示。半導體型材料熱導主要由晶格熱導貢獻,Sc2CF2的室溫熱導值(5um尺寸)高達472 Wm-1K-1。隨著樣品尺寸的增大,該熱導值仍可進一步提高,如圖2(c)所示。相關工作發表在Nanoscale 8, 6110 (2016)。表面氧功能化的M2CO2 (M=Ti, Zr, Hf) MXenes體系,都呈現出超高的空穴遷移慮,數值都處于104量級,與實驗中報道的Ti2COx載流子遷移率相吻合。熱導隨著金屬原子M原子序數的增加而增加,這主要是由于在同一族中金屬原子隨著原子序數增大化學活性增強,和表面氧官能團形成更強的化學鍵。Hf2CO2的熱導與金屬鐵接近,而Ti2CO2的熱導約為21 Wm-1K-1。這項工作發表在《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 6, 27971 (2016))期刊上?;谝陨蠑祿?,半導體型MXene有望應用于半導體電子器件材料。
此外,對于實驗上通過氣相沉積合成的、表面沒有官能團的Mo2C構型,研究人員對其電學、熱學以及力學性能進行了較全面的研究。研究結果表明,Mo2C具有較小的摩爾體積、良好的導電導熱性能,并且在外加應變和溫度下具有優良的結構穩定性。其電導值在106Ω-1m-1的數量級。室溫熱導為48.4 Wm-1K-1,升高溫度或摻雜可進一步提升。室溫熱膨脹系數為2.26×10-6 K-1,平面內的楊氏模量為312 GPa。基于上述性能參數,Mo2C在電極材料以及薄膜基底材料方面有較好的應用前景。該工作發表于《物理化學雜志C》(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 120, 15082 (2016))。
以上工作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No. 2016YFB0700100)、中組部青年千人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1604346,51372046, 51479037, 91226202)、寧波市自然科學基金(2016A610272,2014A610006)以及2014年中科院交叉創新團隊等項目的支持。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