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工業和經濟的發展,大氣污染也愈加嚴重。特別是進入冬季以來,霧霾頻發,給我國造成極大困擾,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法規,打響霧霾攻堅戰,科學家們也持續追蹤霧霾成因。 2014年9月,英國《自然》雜志上刊登了相關論文,首次指出二次氣溶膠是霧霾特別是近兩年來重霾形成的主要原因。那么,什么是二次氣溶膠?它是如何成為霧霾形成的背后助推手的呢?下面我們來一步步揭開二次氣溶膠的真面目。
什么是氣溶膠?
認識二次氣溶膠之前,先來聊一聊氣溶膠。維基百科中對氣溶膠的定義是:
氣溶膠,又稱氣膠、煙霧質,是固體或液體微粒穩定地懸浮于氣體介質中形成的分散體系。
它破壞生態環境,影響人類身體健康。
氣溶膠按其來源可分為一次氣溶膠(以微粒形式直接從發生源進入大氣)和二次氣溶膠(在大氣中由一次污染物轉化而生成)兩種。它們可以來自被風揚起的細灰和微塵、海水濺沫蒸發而成的鹽粒、火山爆發的散落物以及森林燃燒的煙塵等天然源,也可以來自化石和非化石燃料的燃燒、交通運輸以及各種工業排放的煙塵等人為源。
二次氣溶膠為何物?
所謂二次氣溶膠,就是指排放到大氣中的氣態或顆粒態污染物發生化學反應(主要是紫外光、臭氧、OH自由基等引起的光化學反應)形成新的大氣顆粒物。也就是說,二次氣溶膠其實是獨立于排放源的新產生的大氣顆粒物。簡單來講,“二次氣溶膠”就是氣溶膠發生化學反應后的結果,假設空氣中存在A、B兩種微粒,在一定條件下生成C、D兩種微粒,那么這種含有C、D的氣溶膠就被稱為二次氣溶膠。
如何認識二次有機氣溶膠?
氣溶膠根據性質還可以分為有機氣溶膠與無機氣溶膠。已經發生了復雜轉化和物理化學反應,難以明確界定空氣顆粒污染物的明確初始來源的都稱為“二次無機氣溶膠 ”;二次有機氣溶膠是有機氣溶膠的一個部分,由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的光氧化過程和氣態/粒子態均分過程形成。有機氣溶膠是PM2.5的重要組成部分,占PM2.5質量濃度的20%~90%,其中二次有機氣溶膠對有機氣溶膠的貢獻可達20%~80%,因此,研究二次有機氣溶膠與其對應的前體物之間的關系對于控制大氣污染、治理霧霾有著重要意義。
二次有機氣溶膠與VOCs的關系
PM2.5中的有機物通常占相當高的比重,這些有機物一部分排放后直接形成顆粒或氣溶膠,還有一部分是VOCs的大氣化學轉化產物。許多VOCs經過大氣化學反應之后被轉化為不揮發或半揮發的有機物,成為二次有機氣溶膠。
此外,VOCs作為大氣化學反應的“燃料”,通過形成臭氧等增加了大氣氧化性,對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氣體轉化形成硫酸鹽和硝酸鹽氣溶膠起重要作用,從而也促進了霾的形成。
面對當前霧霾天氣頻發,以細顆粒物(PM2.5)和臭氧(O3)為特征污染物的灰霾污染突出的現狀,揮發性有機物(VOCs)作為二次有機氣溶膠和臭氧的重要前體物成為了迫切需要協同控制的物質。
標簽:
相關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