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好醫生藥業集團和四川大學共同在北京發布了美洲大蠊全基因組研究的階段性成果,揭示全球首個藥用昆蟲的基因組圖譜。在此基礎上,可深入開展美洲大蠊活性成分及相關分子機制研究,加速相關新藥研發。這是世界上首次在昆蟲類藥品中引入全基因組測序,有助于產品的標準化。
四川引入全基因組測序揭示全球首個藥用昆蟲的基因組圖譜 美洲大蠊是當今世界最古老的昆蟲之一,也是傳統中藥材。 四川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岳碧松介紹,此次美洲大蠊全基因組測序進行了美洲大蠊的分子標記及基因組學研究,測定不同蟲齡美洲大蠊樣品,得到近30萬條轉錄本序列。基因組測序的辦法,對美洲大蠊從生長到為下一步優化種源及養殖技術奠定了基礎。好醫生藥業集團表示,公司已分析掌握美洲大蠊活性成分有關的基因調控及代謝通路,正在進行新產品的開發。 “中醫藥要走向世界,必須回答‘為什么有效’和‘什么成分有效’這兩個問題。”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藥藥理學專家李連達認為,相比西藥的單一分子結構,中藥的成分復雜多樣,中藥制劑受物種的生長環境、種群等多種因素影響,有效物質和遺傳穩定性可能產生差異,而在動物藥方面進行基因系統研究就像做西藥分子研究,是中藥研發模式的創新。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