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發展循環經濟已逐漸成為全球共識和發展的大趨勢,發展循環經濟也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展現出強大生命力和廣闊市場前景。11月23日,在2016中國國際循環經濟展覽會開幕式上,中國循環經濟協會會長趙家榮指出,中國發展循環經濟的實踐證明,循環經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必由之路,對緩解資源約束、預防環境污染、減排溫室氣體、促進經濟增長、穩定擴大就業、實現綠色低碳轉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必須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趙家榮指出,能源資源、生態環境、氣候變化是21世紀人類社會發展面臨的重大課題,也是中國可持續發展面臨的重大挑戰。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強調必須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推動綠色、循環、低碳發展,加快建設生態文明。
商務部原副部長廖曉淇認為,以維護自然生態平衡,實現資源高效循環利用為核心的循環經濟理念,越來越得到全球的普遍認同,這有助于經濟系統和自然生態系統實現可持續發展。中國在經歷了30多年快速發展之后,出現了環境惡化、嚴重霧霾等狀況,因此,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實現生態環境保護和資源可持續供給日益重要。
國家發改委環資司副司長馬榮介紹,中國“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指出,到2020年,中國主要資源產出率比2015年提高15%,并積極推進兩個轉變:一是推進試點示范全面轉變,二是推進由生態領域向生產消費領域并重轉變。同時,抓好三大載體,即在構建循環經濟產業體系方面,將著力推動企業循環型生產,抓好園區循環化改造和產業循環式組合;在城市循環發展體系建設方面,將重點關注餐廚廢棄物、建筑垃圾、廢舊紡織品、城市污泥等低值廢棄物的處理利用,促進生產系統和生活系統的循環鏈接;在資源循環利用產業方面,將繼續推動大宗固廢等綜合利用,促進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的提質升級,支持再制造產業規?;鸵幏痘l展,構建區域循環經濟的產業體系。
循環經濟是新的發展道路
中國節能環保集團董事長王小康表示,循環經濟的本質是對資源和環境問題的考慮,從經濟系統外部或末端轉移納入到內部或全過程,以推動資源環境和經濟增長發展一體化。
中國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關于循環經濟的實踐正是國際上這一變革在中國的綜合表現。2005~2013年8年間,中國5個資源消耗指標中,有4個明顯下降,資源消耗強度指標改善了34.7%,污染物處置率指數提高了74.6%,年均提高7.2個百分點,循環經濟綜合發展指數從2005年的基數100上升到2013年的137.6。這不僅在破解中國資源能源約束,實現污染源頭控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也為化解全球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矛盾做出了巨大貢獻。
王小康認為,相信創新所催生的若干新增長點,既可能成為企業實現差異化競爭的絕對優勢,也將對破解中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難題做出貢獻,最終實現循環的將不僅僅是資源,而是新的發展道路。
循環經濟將落實六項制度
中國企業聯合會副理事長于武介紹,企業發展循環經濟有三個基本層次:一是企業內部循環,二是企業與企業之間循環,三是企業與社會之間循環。企業通過三個層次的物質循環,可以達到既降低資源消耗,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又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生產成本的目的。
馬榮表示,“十三五”期間,中國循環經濟將落實六項制度:一是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二是再制造產品和原料的推廣制度;三是深化循環經濟的評價制度;四是循環經濟的標準認證制度;五是一次性消費品限制使用制度;六是支持開展企業綠色信用評價。
2005年,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加快發展循環經濟的若干意見》,自此,相關部門陸續發布循環經濟實施的指導原則和一些典型案例。在“十二五”、“十三五”規劃綱要中,發展循環經濟一次次被寫入,說明了我國持續發展循環經濟的決心。近些年來,電子垃圾資源再生技術、循環水處理藥劑應用技術、生活垃圾消解處理技術等具有針對性的技術相繼出現,使循環經濟的發展漸入佳境。圖為內蒙能源公司煤化工循環經濟示范項目廠區外景。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