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吳宜燦團隊受邀在《自然-能源》上發表核能安全研究綜述文章(Identification of safety gaps for fusion demonstration reactors,DOI:10.1038/NENERGY.2016.154)。這是熱核反應堆安全領域發表在自然出版集團旗下刊物的首篇論文,也是中國核能安全研究論文在此系列期刊發表的首篇論文。
文章首次系統闡明了熱核反應堆的安全特性,揭示了從當前國際熱核實驗反應堆到未來聚變示范電站仍待解決的關鍵安全與物理問題,提出了適用于未來核能系統設計的新安全理念和方法,指出了現有系統概念在安全目標、安全功能、安全措施和安全評價方法等方面的改進方向,可為聚變能等先進核能系統的技術路線的制定及安全發展提供參考。
在科技部的支持下,吳宜燦團隊領銜組織國際著名科研機構開展先進核能安全研究。研究團隊依托我國與國際能源署IEA等多邊政府和組織簽署的核能合作框架協議,組織美國能源部DOE、歐盟委員會EC、俄羅斯國家原子能集團ROSATOM、法國輻射防護與核安全研究院IRSN、韓國國家聚變研究所NFRI、國際熱核實驗堆ITER組織等國際著名研究機構進行了攻關研究。吳宜燦作為IEA技術合作計劃執委會主席的首位中國學者,領導了該項國際合作研究,成果顯著提升了中國在該領域的國際話語權。
本次發布的論文,源于吳宜燦團隊在先進核能物理與安全理論研究方面的積累與創新。該團隊長期從事革新型核能系統與安全研究,堅持追求“從源頭確保核安全”,針對核能安全設計基礎理論以及核能發展目前面臨的普遍問題,吳宜燦團隊發展了新型核能系統的中子物理理論以及中子安全高效利用的新方法,提出了以“理念革新、技術革新、方法革新、措施革新”為代表的核能安全“四項革新”的學術思想(中國科學院院刊,2016(5),567-573),其學術觀點對先進核能系統的安全發展有重要參考價值。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