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南極冰架崩解越來越頻繁。衛星遙感監測發現,鄰近我國南極中山站的爾克冰川,近期又發生了新一輪的大規模崩解。大大小小的冰山,在中山站外圍海域形成了一道壯觀林立的“冰山圍墻”。
目前,我國第33次南極科學考察隊乘坐“雪龍”號已經抵達中山站外圍的固定冰區,距離中山站約33公里。“冰山圍墻”的亂冰密布,無疑給“雪龍”號破冰帶來了極大的困擾。
有關人員了解到,正在開展的中國第33次南極考察活動中,北京師范大學共有4人參加。并攜帶7架無人機,計劃對南極中山站周圍區域,如拉斯曼丘陵、達爾克冰川、羅斯海海冰進行無人機航拍調查,并利用激光雷達探測中山站外圍的固定冰冰情,為“雪龍”號卸貨提供數據支撐。
據北京師范大學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院長程曉教授介紹,達爾克冰川位于我國南極中山站東南側約4公里,是南極冰蓋邊緣一條冰蓋溢出型冰川。衛星遙感監測顯示,2015年12月至2016年9月,達爾克冰山發生了新一輪大規模崩解,共產生超過50座大小不等的冰山。其中最大的一座長度近1000米,面積達47萬平方米。這些冰山的總質量超過1Gt(10億噸)。
與以往不同,達爾克冰川本輪崩解所產生的冰山,并未直接向北漂散,而是沿著海岸向西北方向運動,并最終在中山站外圍海域形成了一道“冰山圍墻”。這道“冰山圍墻”長約5公里,最近處距離中山站不足1公里。可以說,中山站目前已經被冰山所包圍。
“歷史上,達爾克冰川曾于1989年、1999年和2010年前后多次發生大規模崩解,崩解周期約為11年。此次大規模崩解間隔期僅5年,表明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南極冰川的崩解越來越頻繁、間隔期越來越短,這真令人擔憂。”程曉說。
“尤其需要提高警惕的是,這些臨時擱淺的大大小小冰山,就像定時炸彈一樣,隨時可能會出現傾覆或二次崩解,引發小型海嘯,直接威脅中山站的海岸設施和近岸作業安全。”程曉提醒說。
類似的危險情形已有先例。2016年3月,中山站熊貓碼頭外圍的冰山發生傾覆,帶來的巨浪,瞬間沖毀了熊貓碼頭的設施。許多堆放在碼頭集裝箱,被沖入大海,造成嚴重損失。而本輪達爾克冰川崩解所帶來的冰山威脅,將遠超往常。
程曉表示,北京師范大學科學家表示將進一步密切關注中山站周圍冰山群的動向,在北京,及時調集衛星監測冰山運動;在南極現場,則將利用無人機對冰山進行精確測量,預防冰山給考察隊帶來的各類危險。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