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日,2016微納流體技術與生物芯片發展論壇在上海通茂大酒店成功閉幕。微流控芯片技術被譽為“改變未來的七種技術之一”,隨著微流控芯片技術的不斷發展,它很可能成為“未來舉足輕重的產業”,影響人們的醫療和生活方式。
目前,微流控芯片已應用于分子生物學、疾病的預防、診斷和治療、新藥開發、司法鑒定和食品衛生監督等諸多領域,實現單分子體外監測和精準靶向治療。但是,微流控生物芯片技術還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如:特異性的生物標記物的獲取、微流控系統的集成、在線實時監測的實現、生物微流控芯片的批量化生產、靈敏性和可重復性的控制等。因此,會議特邀請到多位行業內領先的企業和專家、學者,結合科研實際和國內外生物芯片最新研究動態,針對以上問題進行研討。
此次大會共有來自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的近20位專家學者、行業精英,結合各自的科研工作向二百位與會嘉賓介紹了微流控領域的最新成果和發展動向,會議由林炳承教授和趙興中教授主持。
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林炳承教授圍繞精準醫療,從微流控檢測分析芯片、微流控反應篩選芯片和微流控細胞/器官芯片三大核心應用入手,介紹了自己的單細胞分析、器官芯片、腫瘤芯片三個團隊目前的科研工作和成果。林教授著重報告了其團隊在單細胞分析領域,主要研究單細胞測序和單細胞分泌蛋白檢測;在微流控細胞芯片領域,致力于建立芯片仿生實驗室,制造3D多器官/組織結構代替動物活體進行藥物檢測。呂有勇教授從腫瘤細胞的生物標記物設計、樣本獲取、大數據的智能處理等角度,為大家帶來精彩報告。南京大學分析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許丹科教授為大家介紹,利用自由組裝在納米銀表面的適配體,在蛋白質微陣列芯片和微流控芯片上實現對蛋白質的高特異性篩選。廣州瑞博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黃偉博士介紹了多種定量或半定量檢測蛋白質表達水平的方法。蘇州汶顥芯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聶富強教授從微流控芯片材料的選取、加工、封合、以及三維混合型芯片的制作等角度進行詳細的介紹。天津微納科技有限公司CEO王戰會先生介紹了一種適用于中小型醫院和野外緊急救援的“一鍵式”POCT產品,可同時獲得病人的肝功、腎功、血糖血脂等10余項生化指標。亞能生物技術(深圳)有限公司的張磊博士通過對比基因芯片技術和高通量測序技術在精準醫療中的應用,說明兩種技術將優勢互補的應用于醫療的不同階段。在12月1日會議的最后一個環節,林炳承教授、趙遠錦教授等五位專家與兩百位與會嘉賓進行激烈研討,為參會嘉賓解決諸多困擾。
在12月2日的會議中,趙中興教授介紹用表面修飾特異性抗體的磁珠,對循環腫瘤細胞(CTCs)和胎兒有核紅細胞(FNRBCs)進行特異性識別,從而高靈敏度的檢測和提純待測細胞。北京博暉創新光電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代表人,向大家描述了博暉公司推出的一種全新的微流控分子檢測平臺和產品。北京大學李海芳工程師介紹,在微流控芯片上建立兩種或三種細胞的共培養體系,用微通道連接各分隔單元實現培養基的連續運輸和定向給藥,以及利用熒光和質譜檢測法等做的一些研究。東南大學趙遠錦教授帶來關于液相微流控芯片中液滴編碼技術以及肺器官芯片開發的精彩報告。東南大學劉宏教授著重介紹了基于紙芯片的現場快速檢測和紙微流控芯片的優勢與弊端。北京博奧晶典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許俊泉先生帶來《生物芯片在感染性疾病檢測中的應用》的精彩報告,提出精準診斷是精準醫療的前提,強調生物芯片的應向多指標、高靈敏度、低成本的趨勢發展。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婦幼保健院許爭鋒教授介紹當胎兒超聲顯示異常時,進一步進行染色體芯片檢測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