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出爐的首份經濟數據為這個寒冷的冬天帶來了一絲暖意。根據中國物流與采購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11月份,中國
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達到51.7%,非
制造業PMI上升至54.7%,均創兩年來的最高點。這也意味著經濟運行企穩回暖跡象已很明顯。
從具體數據中可以看出,制造業PMI五大分項指數四升一降,整體保持明顯的上升態勢。生產指數上升0.6個百分點至53.9%,為五大分項中最高的一 項,年初以來呈逐步上升態勢,制造業生產加快。內外需求回暖,三大訂單指數整體回升。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大幅上升5.7個百分點至68.3%,對制造業 PMI起到明顯拉動作用。供需兩端回暖,價格上升刺激了制造業生產的加快,但購進價格的過快上升也許會加重企業生產成本。不同類型企業景氣狀況分化,大型 企業穩健,中型企業改善,小型企業下降。
從PMI已連續4個月站在榮枯線上方以及五大核心指標表現來看,經濟增長逐步企穩的信號已比較明確。
與此同時,三季度的國民經濟運行情況也印證了經濟形勢出現積極變化的判斷。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的2016年前三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顯示,前三季度國 內生產總值52997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7%。分季度看,第三季度增長6.7%,延續了此前兩個季度的良好勢頭。從主要指標數據來看,前 三季度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好于預期,而且經濟運行中的積極變化在增多,穩的基礎有所加強。
另外,我國外貿保持回穩向好態勢更加明顯。1月份至8月份,以人民幣計價的累計出口和進口同比分別下降1%和2.9%。從出口看,3月份以來,外貿出 口累計降幅已連續6個月收窄。從進口看,受去年基數較低、大宗商品價格有所企穩等因素疊加影響,8月月度進口轉正并創3年來最大單月增幅。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經濟環境依然充滿著不確定性且復蘇乏力的背景下,中國當前的宏觀經濟表現和世界其他國家橫向比較依然非常亮眼,保持6.7%的GDP增速難能可貴。
雖然經濟運行企穩跡象已確定,但是,筆者認為,未來經濟仍存在不確定性因素,經濟仍存下行壓力,特別是當前國際國內環境依然錯綜復雜,經濟企穩基礎仍 不牢固,未來宏觀經濟走勢仍受去產能、去泡沫和清理債務等供給側結構性因素影響,基建投資、房地產投資增速可能回落,民間投資增速回升仍有較大難度,經濟 增長仍有下行壓力。因此,在宏觀調控方面,我們還要繼續創新宏觀調控方式方法,在保證國內需求基本平穩的前提下,繼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經濟發展 的可持續性,化解經濟中潛藏的結構性矛盾和風險,使經濟運行繼續保持“穩中有進、穩中提質”。(來源: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