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設備網】只需帶上一款眼鏡或是一套裝備,便可進入虛擬現實世界——VR產業以引人入勝的想象空間及廣泛的應用場景,吸引著科技界和資本的追逐。2014年起,VR概念在世界范圍內大熱,互聯網巨頭及細分領域龍頭企業紛紛進入該領域試水,力圖在行業發展初期就占領一席之地。在中國,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于2016年相繼入局,同時,超過60家上市公司宣稱跨界VR行業,由此2016年也被稱為我國VR行業元年。
VR產業化剛進元年就遇冷 消費市場尚缺“千萬級”爆款
但是,行業的發展進程似乎比預期慢了一些,瓶頸卻來得比預想早了一些。與2015年及2016年初的火熱境況不同,進入5月后,涌向VR的資本來了個“急剎車”,知名VR企業大裁員,多個初創企業項目“速凍”,VR行業從夏天進入寒冬。
VR行業遇到了什么問題?投資界是否對行業的發展失去了信心?在春天再次到來前,企業應如何自處?這一系列問題籠罩在從業者心頭。12月1~2日,“中美虛擬現實大會(北京)”在中國科學院大學雁棲湖校區舉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大會現場對創業者、從業者、投資者等多方采訪,力圖勾勒VR行業的發展脈絡,以行業之困見行業之機。
行業有周期,抓住機遇便可乘著風飛一會兒。但對VR行業而言,這輪行業周期的“風口”溜得有點猝不及防。2016年9月后,國內知名VR企業眾景視界、米多娛樂等被爆出欠薪,暴風魔鏡隨后也深陷裁員風波,VR行業的寒潮來勢洶洶。
12月1~2日,“中美虛擬現實大會”在北京召開。與會者在肯定VR產業前景的同時,也坦言行業現在遇到了困難。“技術本身還是很復雜的,包括虛擬形象的創建、口唇同步等都很難以構建。做出一個樣品很容易,但是非常完美很難。”TCL集團首席技術官閆曉林表示。
相較于美國,中國企業更多的是押寶于消費級市場。但由于眩暈、紗窗效應等用戶體驗不佳,行業內對消費級市場開發進程的預期也隨之降低。多位與會嘉賓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根據目前的情況,談消費級市場“爆發點”為時尚早。而小米VR總經理唐沐認為,“如果有一款產品達到千萬級的銷量,這個事情就靠譜。”
我國具備產業鏈基礎
2014年3月,制作VR頭盔的Oculus被Facebook以20億美元收購,其創始人的身家也暴漲至近6億美元。這樣的故事吸引著來自東方的目光,而這背后則是VR產品廣泛的應用場景,及其帶來的百億元的市場規模。
在中國,VR產業的發展已經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2016年3月發布的“十三五”規劃中提出,要重點支持包括虛擬現實(VR)在內的新產業的創新及產業化,形成一批新增長點。
2016年4月,工信部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發布《虛擬現實產業發展白皮書5.0》,從研究角度再次論述了發展虛擬現實產業的重要性。利好政策推動下,VR產業聯盟遍地開花,VR產業討論會、論壇等也頻頻召開。
在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彭健鋒看來,中國擁有VR產業發展所需的產業鏈基礎,“目前全球新增的半導體顯示的產能基本上都集中在中國大陸。到2017年底,中國大陸將有28條液晶面板線投產,其中8.5代以上的高世代線占11條,中國產能有望成為世界第一”。
此外,彭健鋒表示,由于后發優勢,中國新增的投資主要集中在新技術產品上,中國完全有能力支撐未來大屏化及VR普及化的需求,同時,VR一體機的成本也會在中國強大的制造力和產業鏈整合能力下快速下降。
不過,行業的遠大前景像是懸在空中的一席美味佳肴,企業們流著口水,卻難以嘗鮮。
“最大的問題是,從基礎研究到量產研發之間的那段研發的投入不夠,造成了很多技術最終無法變成產品。”彭健鋒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前沿技術產業化應用尚需時日,目前的產品也不盡如人意。艾媒咨詢《2016上半年中國虛擬現實行業研究報告》數據顯示,71.3%的受訪用戶沒有意愿購買VR相關產品,其中40.4%的人認為價格太貴。
“爆發點”言之尚早
按照2015年的發展預期,VR行業的拐點即將到來。2016年2月,安信證券研究所所長趙曉光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VR行業的"拐點"已經到來,2015年全世界賣出了100萬臺VR設備,預計2016年將有1000萬臺,有10倍以上的增長空間。”
VR設備是否能夠在2016年內達到預期銷量還不得而知,但多位參會嘉賓表示,行業爆發點尚未到來。
“我覺得還需要幾年時間,現在有些技術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比如暈眩問題、產品體積問題;此外,產業鏈配套也需要時間,比如VR專用芯片、專用屏幕目前還沒有開始大規模投入。”彭健鋒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VR產業化不成問題,只要技術突破了,爆發就會出現。
相較美國而言,中國企業雖然在原創技術上相對要弱一些,但更注重2C端的研發,而且具有背靠產業鏈、面向廣大市場的優勢,彭健鋒也肯定了這一點,“VR的爆發點一定會出現在2C端”。
2016年初,小米開始在VR領域補課。目前,小米VR已經發布了兩款小米VR眼鏡,其中一款為玩具版,售價49元,另一款為正式版,售價199元。小米VR總經理唐沐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坦言,兩款產品的價格均是貼著成本價定制。
意圖以低價產品撬動消費群體對于VR產品的熱情,但唐沐也表示,用戶對于VR的認識其實還很淺,而這也影響了VR產品的推廣。“智能手機和smartphone都是一聽就懂的產品名,但是VR還沒有。這很奇怪,但是也證明VR在全世界還沒有真正落地。”
小米緊扣移動端VR產品布局產業鏈,并坐擁1億“米粉”,但唐沐依然不知道何時能夠產生行業爆點。
“如果有一款產品達到千萬級的銷量,這個事情就靠譜。”唐沐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我覺得2017年出爆品都很難。”
(責任編輯:倩雯,QQ: 2355779329)
推薦閱讀:2017年展會信息 2016義烏裝博會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