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劉建偉在湖南兵器長城公司工具機修車間進行模具精密檢測。
提到鉗工,在人們的腦海里,就是那些隨身攜帶鉗子、扳手、螺絲刀的技術工人。
的確,這些人干的就是校模具、擰螺絲、磨刀具的活兒。然而有的人正是在這種極其平凡的崗位上,干出了一番事業,湖南兵器集團長城機械公司鉗工劉建偉正是其中的典范。
11月中旬,在株洲職教科技園舉行的“十行狀元、百優工匠”競賽活動鉗工決賽中,劉建偉經過3天的苦戰,勇奪比賽冠軍。
1995年,技校畢業的劉建偉被分配到長城機械公司工具機修車間從事鉗工工作。實踐中,他感到最缺少的不光是經驗,更缺少的是理論知識,因此他先后系統學習了《機械原理》《金屬加工工藝學》《互換性原理與測量技術基礎》等大學工科課程。
一貫追求完美的劉建偉,在實際操作上總是精益求精。
“絕活,取決于是否擁有毫厘之間的優勢。”劉建偉設計和制作的刀具、模具、量具、夾具等,其精度幾乎都能達到0.001毫米,表面粗糙度能達到0.2微米。
鉗工這個行當,所處的單位不同,對技術的要求也不一樣。作為軍工企業的鉗工,在技術上的要求要遠遠高于其他行業。
軍工產品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工裝品種多、精度要求高、加工難度大,劉建偉每天都會遇到難題,可他認為“難題并不可怕,知難而進最重要?!?/P>
一次,他們加工一個產品,精度要求特別高,最小窄槽只有0.5mm、尺寸要求為正負0.01毫米,這種產品的加工“史無前例”。劉建偉沒有被困難嚇倒,他連續好幾天泡在車間里,通過反復試驗摸索,成功研制出一套專用刀具,其工作效率較傳統方法提高10倍。這項操作法被湖南省職工技協命名為“劉建偉刀具加工法”。
“車到山前必有路。”這是劉建偉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遇到技術難題,劉建偉總會用這句話來鼓勵大家。
近幾年的軍品訂單,加工品種多、形狀復雜,需鉗工制作的品種就有400余種,幾乎全無通用工具。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劉建偉和大家反復查閱圖紙,研究工藝,仔細琢磨,最終設計制作了一套鉆、鉸、锪孔定位夾具,從而達到操作簡易、快速方便的目的,加工出來的產品質量合格率達到98%以上。
劉建偉近年來先后獲得“湖南省技能大師”、 “湖南省百佳首席技師”、 “第十二屆全國技術能手”等稱號。
勤于思考,精益求精,是擰在劉建偉心里永不生銹的“螺絲釘”。
(來源:互聯網)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