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挪威大學生命科學院的微生物生態學家LarsBakken教授研發的田野機器人和配上基于平面的遙感傳感器可以通過觀測地球和大氣層來監測影響氣候變化的氣體。國際上新型土壤監測儀器的研發為地球環境保護事業做出了貢獻,也同時敲響了國產儀器創新的警鐘,加快國產儀器研發的腳步,才能快速打破進口儀器壟斷國內儀器市場的局面。
挪威教授利用機器人監測土壤氣體排放
來自挪威大學生命科學院的微生物生態學家LarsBakken教授說:“對N2O排放的量化有一個巨大困難在于,其數值會因為時間和地點的不同而產生巨大變化。”目前,Bakken教授正在與挪威一家名叫Adigo的公司合作,為NORA項目嘗試找到一個監測土壤中N2O排放量的方法,并降低其排放。
這款田野機器人和配上基于平面的遙感傳感器可以通過觀測地球和大氣層來監測影響氣候變化的氣體。它擁有三個大輪子,不會陷入泥土里的FieldFlux機器人可以將用放置在它的大臂上的采樣器,監測土壤中少量的一氧化二氮(N2O)含量,完成監測環境污染的工作。
使用田野機器人可以大大提升工作效率,一個本來需要27個小時手工檢測的土地只需要1小時就能完成測試。這種方法在控制N2O方面非常重要,因為它使得農民可以在必要時進行翻土工作。在土壤沒有較好地暴露在空氣中時(比如下大雨或者土壤非常緊實時),一些土壤中的微生物(多數是細菌)就會使用氮氧化物而不是氧化物來進行呼吸,從而產生N2O。但是還有少量細菌可以進行N2O的呼吸作用來吸收掉,因為它們有一種特殊的酶——N2O還原酶。NORA項目的研究員們發現,這種酶會因土壤的酸性過大或土壤中銅離子的不足而消失。
我國自主研發的土壤測定系統助力林業研究
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對森林植被的過度開發讓中國的原始生態失去了平衡,嚴峻的環境污染問題引起了國家對可持續發展的重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成為我國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現階段我國進行土壤監測的儀器早已不限進口,甚至在最新的招標公告中,都鼓勵采購國產儀器設備。本次挪威科學家研發出的新型土壤監測設備目前處于調試階段,實際投入應用仍需一段時間,假以時日待技術成熟后,被其他國家所引進,實則又是一次技術的“入侵”。
該儀器的成功研發為地球環境保護事業做出了貢獻,也同時敲響了國產儀器創新的警鐘,加快國產儀器研發的腳步,才能快速打破進口儀器壟斷國內儀器市場的局面。今年7月,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業研究所發布了預算金額為1050萬元(人民幣)的儀器設備采購招標公告。諸如此類的招標信息越來越多,足以證明我國對科研儀器的研發投入力度之大。
在政策鼓勵和企業振興的雙重作用之下,現已涌現了大量優秀的國產儀器企業,他們通過產品創新,生產了大批量的適合我國國情的檢測儀器設備,龐大的市場份額為我國儀器生產企業提供了良好的機遇。與別國先進技術競爭是一面鏡子,照出了國產技術的不足,國產儀器企業把握機遇,發揮能動性,用優秀的產品贏得科研所、高校、研究機構的青睞,突破產品創新的瓶頸,打破進口儀器壟斷國內高端市場的局面。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