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鋼鐵行業健康有序地發展,我們倡議依法依規化解過剩產能,堅決抵制惡性競爭,促進區域鋼鐵企業良性、有序競合發展。”11月20日,在陜晉川甘重點鋼鐵企業高峰論壇暨第二屆第二次經驗技術交流會上,陜鋼作為牽頭企業,帶領參加此次會議的鋼鐵企業發起了這樣的倡議。
這一次,陜晉川甘四省鋼鐵企業再次聚在一起,達成了主動控產穩價的共識,這不僅僅是抱團發展、攜手御冬的本能,更在去產能任務依舊嚴峻的形勢下,充分顯示出西部鋼鐵大企業回歸理性,讓西部鋼鐵行業再一次找回了溫度。
1、抱團取暖度寒冬
時間退回到一年前的春天,正是鋼鐵行業身處凜冽的寒冬之際,陜鋼集團董事長楊海峰作為發起人,聯合陜晉川甘四省18家建筑鋼材企業,共同成立起了發展和市場協調高峰論壇。
那時,縱觀全國市場,全國鋼鐵產品供過于求,但中西部區域市場除建筑鋼材之外,大多鋼材品種需大于供,有必要建立協調機制,統籌考慮礦石、燃料、水利、電力、環境、市場等條件,相關鋼鐵企業定期座談通報,以適應區域鋼鐵業的發展需求。
陜鋼集團通過拜訪、座談等方式發出倡議,在山西、四川、甘肅等省份的鋼企之間建立銷售、采購、 物流等聯動溝通機制,建立完善中西部地區共同性區域市場秩序,得到了周邊省份的積極響應。2015年3月,來自陜西、山西、四川、甘肅4省的18家鋼鐵企 業代表百余人,齊聚漢中勉縣,構建起一個四省鋼鐵企業溝通交流機制。
“不得不說,這次嘗試是值得的!”中國冶金商會原名譽會長趙喜子說,“陜晉川甘四個內陸省份的鋼鐵企業,產品同質競爭性很厲害,物流成本高,更應該互通有無。”
在論壇成立之前,陜晉川甘區域內鋼鐵企業很少往來,競爭呈白熱化,又由于同質化嚴重,惡性競爭 導致市場價格不斷下降。過去的一年,從無到有,論壇逐步進入了角色,在一年兩次的會議中,各個鋼企形成了“開放式辦企業”的觀念,走訪交流、考察學習,不 論是在銷售、采購、物流方面的管理模式,還是生產工序、服務、經營方面的對標學習,都形成了良好的取長補短的學習機制。同時,區域內市場維護成效顯著,各 個企業主動控產、提質降耗,保證了西安、成都、蘭州等區域市場上鋼材的質量,杜絕了惡性競爭和不正當競爭。
陜晉川甘重點建筑鋼材生產企業交流機制運行半年多來,成員單位結合自身實際,嚴守承諾。其中陜西鋼鐵集團借鑒晉川甘鋼企合作經驗,不惜犧牲市場份額,于9月份起推行營銷統籌改革,對內部銷售板塊進行整合,有效促進了區域市場價格合理回歸。山西鋼鐵企業聯合組建晉南鋼鐵集團,推行大宗原燃料集中采購,推動同質化產品統籌銷售,探索建立現代化物流系統,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平臺,開展供應鏈金融合作,深化技術交流合作,促進晉南鋼鐵企業創新先行。
11月20日,通過再一次的會議,陜晉川甘地區參會企業將在接下來的時間內各自減產20%,實現錯位發展,維護助推四省鋼鐵工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在當前環境下,單純的控產量和價格戰已經無法解決西部鋼鐵企業最現實最困難的問題,需要大家敞開心扉,抱團取暖,才能做優做強西部鋼鐵!”楊海峰說。
2、打贏一場翻身仗
11月22日,陜西省工信廳發布消息,今年以來,陜西省鋼鐵行業已完成化解煉鐵160萬噸、煉 鋼70萬噸產能目標任務,所涉及4臺設備已全部停產封存,11月底前完成驗收工作,陜西省鋼鐵行業化解產能任務提前4年完成。這其中,作為陜西省最大的鋼 鐵企業——陜鋼集團主動作為淘汰落后產能,改革創新補短板,功不可沒。
記者從陜晉川甘重點鋼鐵企業高峰論壇上獲悉,1-10月份,陜鋼集團實現去產能目標60萬噸,共生產粗鋼596.45萬噸,實現營業收入328.62億元,同比減虧23.43億元。在重重重壓下,這個數字已經是一份近乎完美的成績單。
的確,去年以來,面對持續虧損,陜鋼制訂三年治虧目標,安排了10個方面治虧創效措施,工作力 度大、措施硬,特別是主動作為淘汰落后產能,更是全力以赴。“人在做,天在幫。”陜鋼集團董事長楊海峰說起今年以來的成績,顯得格外謙虛,其實大家都明 白,這場翻身仗,打得并不容易。
“國家去產能的決心是堅定的,鋼鐵市場的嚴峻性難以改變,我們不僅要做好長期‘過冬’的思想準備,更要長期過緊日子、持之以恒抓內部管理。”陜鋼營銷部王宏義告訴記者。
近兩年來,陜鋼集團新一屆領導班子不斷推進資金統管、營銷統管、物流統管和大宗原燃料采購統 管,全面釋放經營效益。2015年9月份,初步實現營銷統一,積極推進完善運行體制和機制,極力推進以效益為核心配置資源、拓展直供終端用戶、鋼材銷售平 臺上線運行等工作,全面提升了區域市場主導能力和品牌影響力。
今年,“四個統管”在集團挖掘市場產能、物流成本、品牌維護、客戶維護等方面所發揮的效應更加明顯,對物資采購及物流運輸的統管,實現了進口礦資源的統一采購和管理,全方位降低了物流費用。
陜鋼集團龍鋼公司經營管理部部長張李斌舉例說:“通過一系列措施,生產成本和去年同期比較每噸降低了385元,其中剔除含鐵原料和燃料價格降低的因素,通過內部挖潛,對標管理,每噸鋼成本降低了168元。”
3、打鐵還需自身硬
“我國鋼鐵市場出現如此迅猛的反彈,得益于此前行業虧損狀態下的鋼企減產和市場低庫存以及下游需求的回暖,但一度掛著產能過剩標簽的鋼鐵行業并未就此復蘇。”在陜晉川甘高峰論壇上,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王穎生這樣分析道,“要想企業在浪潮中屹立不倒,仍然需要練內功,強身體,向管理、向產品要效益。”
近年來,陜晉川甘區域核心城市西安、太原、成都、蘭州等地建筑鋼材價格下跌幅度遠大于全國均價下跌幅度,加之內陸城市原料成本高企,與沿海鋼廠相比競爭劣勢進一步拉大,西部建筑鋼材生產企業既要降本增效,又要探索營銷新模式。
按照市場需求,陜鋼集團結合新產品“推廣一代、試產一代、研發一代、規劃一代”的研發推廣思 路,同時,深入推行創效產品“雙經理制”,推廣“2-2”模式,即在研發和轉產后批量銷售兩個階段,運行研發獎和效益獎兩種獎勵模式。除此之外,陜鋼集團 加快新品開發、新技術應用及新成果轉化實施步伐。在建材的規格、等級等方面已做到了全覆蓋,實現了生產技術水平的全面提升和系統效益最佳化。
“今年,我們將市場開拓到了青海、貴州、西藏、內蒙古等地區,可以說做到了西北西南地區全覆蓋。目前,已經占到總銷量的40%,產品序列也已更新升級,向更高端的領域進發,增效達到35%。”陜鋼集團王宏義說。
布局未來,陜鋼集團更著眼于產業結構調整這篇大文章,一方面與中石油寶雞石油鋼管公司合作,建設年產50萬噸無縫鋼管項目,另一方面在韓城基地與陜西建工集團、杭蕭鋼構股份公司等共同投資建設鋼構項目,打造中國西部綠色建筑集成基地。
“我們的目標是建設西部最具競爭力的高端鋼鐵材料服務商,力爭到‘十三五’末,我們的銷售收入,鋼鐵主業和非鋼產業能夠達到1:1。”陜西鋼鐵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海峰說道。(來源:陜西日報)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