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儀表網 儀表產業】近日,記者從江蘇無錫市政設施管理處獲悉,無錫打造了城市橋梁信息管理平臺,用物聯網技術給橋梁實時“查體”,并實時更新每一座橋梁的基本信息、病害情況及養護。目前,該平臺已經通過了國家住建部科技示范項目成果鑒定,正在向省內外推廣。
據介紹,無錫的不少橋梁建造年代跨度大,橋型多、結構復雜,人工檢測既耗時又比較難完成,準確性也不夠。為了讓橋梁的管養更加精細化、智能化,早在2009年市政設施管理處開發了“城市橋梁信息管理系統”,為每座橋梁編制了獨立的“身份證”及“健康檔案”。工作人員在電腦上就可以遠程查看橋梁的出生日期、體型、結構、類型等基本信息,并按照“一橋一檔”實行“戶籍式”管理。去年,“城市橋梁信息管理系統”升級為“無錫市城市橋梁信息管理平臺”,集合了橋梁管理信息系統、結構健康實時監測、視頻監測三個系統。
據市政設施管理處技術人員介紹,升級后的管理平臺采用信息化管理技術,同時結合了物聯網技術、大數據挖掘等功能。一方面,平臺可以實時監測橋梁情況,包括橋梁的鎖力、撓度、應變、震動溫度、壓力、風速等情況。一旦數據超過設置的警戒線,系統將自動報警,并發動短信至管養部門責任人,便于及時應對處理。目前,橋梁結構健康實時監測功能已經應用在蓉湖大橋、開源大橋,這兩座橋梁的橋體各處分別安裝了83、114個傳感器,其中,多種加速度傳感器被部署在橋體上,可通過測量這座斜拉索的加速度,來獲得其自振頻率,從而推斷拉索的健康狀況。除此之外,升級后的平臺還增加了監管跟蹤功能。管理部門為橋梁巡檢人員配備了錄入設備,每一次巡檢都要將檢測和保養的信息以及管養大事記錄在案,而且巡檢人員只能在現場50米范圍內錄入才能成功錄入。“這一功能大的好處就是避免了養護人員‘閉門造車’,提高橋梁檢測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目前,城市橋梁信息管理平臺已將全市320座橋梁納入管理,未來還將逐步把全市所有城市橋梁納入該平臺,實現一體化管理。同時,橋梁結構健康實時監測功能還將在錫城的8座特殊結構橋梁中推廣,下一步將應用在蠡湖大橋。
(原標題:無錫打造橋梁信息平臺 用物聯網技術給橋梁實時“查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