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在2016核電產業鏈高峰論壇期間,我國首家采用民辦非企業模式建設的核電研發機構——煙臺核電研發中心正式成立。煙臺核電研發中心由煙臺市政府主導,中國廣核集團、中國核工業集團、國家電力投資集團、煙臺市臺海集團等單位參與,將邀請在行業領域具有影響力的企業院校代表、院士、專家學者擔任研發中心專家,首批將設立10家研究所。
黨的十八大以來,創新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常態。2016年11月17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家能源委員會會議,審議通過《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會上,李克強提出,能源生產既要優存量也要拓增量,并把安全高效發展核能作為拓增量的重點。關于加快能源技術創新,李克強強調,要積極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進一步激發能源行業企業、科研院所廣大員工的創造激情和創新潛能,培育更多能源技術優勢并轉化為經濟優勢。
為積極響應國家創新驅動戰略,深入貫徹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精神,落實國務院批復的《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中國制造2025》等規劃,推動我國核電產業“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在2016核電產業鏈高峰論壇暨中廣核核電設備國產化聯合研發中心第六次理事會上,我國核電領域首個采用民辦非企業模式建設的核電研發機構——煙臺核電研發中心正式宣布成立。
煙臺核電研發中心是一家民辦非企業科研機構,實行理事會決策下的主任負責制,邀請在行業領域具有影響力的企業院校代表、院士、專家學者擔任研發中心專家委員會成員。首批設立的10家研究所由中國廣核集團、中國核工業集團、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所屬科研機構與煙臺市臺海集團等當地企業合作成立,研發方向瞄準核能綜合利用、核級裝備材料、輻射防護與大容量儲能、物聯管控與數據智能、核電水處理、工業設備熱管理、快堆結構材料、海洋能源綜合利用、釷基熔鹽堆(TMSR)基礎研究等領域。
煙臺是充滿創新活力的城市,是“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重要支撐點,在發展核電及相關技術、產業方面,擁有良好的工業基礎和優越的區位優勢。相信核電研發中心的建設將進一步推動我國核電行業的發展,為以“華龍一號”為代表的先進核電技術研發提供活力,進而打造更具競爭力的新產品,為我國核電技術、裝備走出去保駕護航,真正實現國內核電行業的裝備、標準走出去。
(來源:互聯網)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