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儀表網 儀表產業】在產值接近45億美元的全球生物識別硬件市場中,傳統的指紋識別傳感器仍然壟斷了95%市場,而人臉識別/虹膜/眼球/眼紋識別傳感器還處于等待“騰飛”的狀態。
指紋識別技術主導市場,但其它技術仍在努力突破
由于歷史原因,如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建設的犯罪指紋數據庫,中國《居民身份證法》也規定居民身份證登記項目包括指紋信息,因此指紋識別成為目前最常用的生物識別技術。我們預計當前指紋識別解決方案的營收約為42.5億美元,占據生物識別硬件市場的95%份額,而其它生物識別技術的硬件營收相對較低,主要貢獻來自于虹膜/眼球/眼紋識別和人臉識別。可見,指紋識別處于主導地位,這主要因為該技術幾乎“完美”地滿足生物識別的所有要求。本報告介紹生物識別領域的主要廠商,并分析技術、市場和發展趨勢。
指紋是指人的手指末端正面皮膚上凸凹不平產生的紋線。紋線有規律的排列形成不同的紋型。紋線的起點、終點、結合點和分叉點,稱為指紋的細節特征點。由于指紋具有終身不變性、唯一性和方便性,已幾乎成為生物特征識別的代名詞。生物統計學證明:指紋具有很高的唯一性,人之間出現相同指紋的概率很低,因此安全性較高,但仍存在被仿制的風險。所以,最近出現了具有活體指紋采集功能的產品,主要是增加對體溫、心率、微血管的探測來確認采集指紋的真實性。
指紋識別在消費類市場中經歷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飛速增長,越來越多的智能手機采用電容式指紋識別傳感器,以滿足移動支付和手機解鎖等應用需求。其它多種技術,如光學式、熱式和壓電MEMS超聲波傳感器(PMUT)也正努力滲透至消費類市場。工業和安防市場目前廣泛采用光學式指紋識別傳感器。
其它生物識別解決方案,如虹膜/眼球/眼紋識別、人臉識別和聲紋識別已經進入消費類市場,但是影響有限。它們在性能、成本、可靠性、錯誤拒絕率和錯誤接受率等方面還沒達到應用需求,所以難以顯著滲透至消費類、工業類或安防類等市場。
生物識別解決方案(指紋識別、虹膜/眼球/眼紋識別、人臉識別、手掌靜脈識別、聲紋識別)
生物識別廠商分布:手機市場中產生眾多新興廠商 多年來,全球生物識別市場主要由三大廠商主導:Safran Morpho、NEC和3M Cogent。這三家廠商現在仍處于領先地位,營業收入主要來自于工業、安防市場的服務及數據管理。但是在硬件層面,由于生物識別技術進入消費類市場,在過去的四年中,產業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2010年消費類生物識別傳感器市場營收為幾千萬美元,而到了2016年,該市場激增至29億美元,出貨量超過7億顆。我們預計2016年至2021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8%。同時,工業和安防市場從2010年的11億美元增長至2016年的15億美元,2016年至2021年的復合年增長率分別為4%和3.2%。
生物識別市場還存在變數嗎?
電容式指紋識別技術主導消費類應用,但是壓電式MEMS超聲波和熱式技術欲影響產業格局
消費類生物識別解決方案的規范都還沒達到工業、安防等應用要求,特別是在傳感器壽命、精度和可靠性方面。非消費類應用主要依賴于光學式生物識別技術。然而,生物識別傳感器在手機市場中的爆發性增長,是對傳統應用領域生物識別技術的一種威脅。
(原標題:《生物識別傳感器-201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