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一詞進入人們的視野已久。在今年年初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也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工匠精神”的標簽由此更加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從各類媒體的報道,到大中小企業的營銷,都不乏討論“工匠精神”,打造“匠人”形象。然后,“匠人”到底是什么樣的人,“工匠精神”,又究竟是什么樣的精神呢。
唯執,是為“匠”
“工匠精神”其中最主要的內涵,便是執著。日復一日的執著,把一件事情做好,便是“工匠精神”。上海飛機制造廠的施品芳正是這樣執著的“匠人”之一,30多個春秋一直堅守自己的“國產大飛機”夢:“我就是喜歡這個行當,我對飛機有感情!只要身體允許,我就會站在這里。”
唯創,是為“匠”
創造力是“匠人”與工人、人類與機械的最大分別之一,只是機械化的工作無法被稱為“工匠精神”。在自己的工作中精益求精,創造新的體系或產品才是一個“匠人”極致的成就體現。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廠發動機藥面整形組組長、國家高級技師徐立平,因為勇于創新的堅持不斷達成專業突破,他發明設計的一種藥面整形刀具以其名字命名為“立平刀”。
唯實,是為“匠”
踏實、勤奮是“匠人”的一種標簽,“工匠精神”同時宣揚的是一種務實的工作態度。前陣子為故宮修繕文物、建筑等工匠被媒體曝光后,引發了巨大的反響。從幾十年如一日勤懇修繕故宮建筑屋頂的瓦片工,到手藝精巧的鐘表匠,無一不踏實,無一追名逐利。務實的態度令他們能在聲色犬馬的誘惑下,靜心打磨自身的技藝。
唯術,是為“匠”
“術業有專攻”說的就是“匠人”精研其術的特點,“工匠精神”的實際體現之一在于對自身“術”的專攻。工人裴先鋒于2011年榮獲第41屆世界技能大賽焊接項目銀牌:“我只是一名普通的電焊工人,要做的就是把每一次焊接都做到最好,不走捷徑,就是我繼續成長的捷徑。”
唯師,是為“匠”
都說日本是一個將“工匠精神”發揮至極的國度,然而沒有將師匠的技藝一代代傳承下去,技藝的遺失是一代“匠人”的最大遺憾。擁有為師育人的胸懷,是“工匠精神”得以續存的關鍵。今年是戴天方與數控機床打交道的第26個年頭,“手藝人一生就是學習、積累、再傳授。”他說,“傳幫帶”是匠人最后要走的一段路。
唯思,是為“匠”
無思不能知。對于“匠人”而言,心無旁騖沉心思考,才能實現有的放矢的反復打磨,達成技藝的精進。江蘇省作家協會主席、全國政協委員范小青通過描繪眾生百態,展現喜怒哀樂,在細膩生動、柔軟平和間映照出時代生活的巨變。以其工匠般打磨出的文學作品,豐富著人們的“精神花園”。
中國歷來就擁有培育“工匠精神”的土壤,“匠人”也是一代又一代的更迭從未缺席,為中國經濟的發展燃燒著自己。發掘”工匠”型企業家,傳揚“匠人精神”,將有力地幫助中國企業通過有質量的創新,走向世界,與全球頂尖創業者一起競爭與合作從而讓整個世界認可與接受。
(來源:互聯網)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