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在线视频-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综合视频网-亚洲综合色秘密影院秘密影院-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當前位置:全球化工設備網 > 資訊 > 市場評述 > 正文

泉州列出“創新發展”清單 推進福廈泉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

作者: 2016年11月28日 來源:中華機械網 瀏覽量:
字號:T | T
申報歷時一年半,今年6月份獲國務院批復,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進入“國家隊”,成為我國第15個自主創新示范區。作為國務院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之后批準的第一個自創區,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成為福建加快實

  申報歷時一年半,今年6月份獲國務院批復,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進入“國家隊”,成為我國第15個自主創新示范區。作為國務院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之后批準的第一個自創區,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成為福建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新起點。
  
  對于福州、廈門、泉州三個地市來說,則將迎來重大的歷史機遇,增添更強勁的創新引擎。11月17日,泉州市召開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泉州片區建設工作推進會。福建省科技廳廳長陳秋立到會指導,泉州市委書記鄭新聰、市長康濤等參加會議。

  先行一步推動示范區建設走前列
  
  福建省科技廳廳長陳秋立在會上表示,希望泉州抓住機遇,肩負起改革創新先行者的光榮使命;把握重點,發揮好輻射帶動和引領示范作用;強化合力,構建好示范區建設協調機制。
  
  對于福建省科技廳的希冀,泉州市委書記鄭新聰說,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承擔著為全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摸索經驗的重大任務,泉州將按照全省動員大會部署要求,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以科技創新帶動全面創新,以體制改革激發創新創業活力,全面推進示范區建設各項任務,為“十三五”乃至更長遠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鄭新聰指出,致力先行一步,泉州要抓住“自主創新”和“示范引領”兩個關鍵,實施科技創新、體制創新“雙輪驅動”。一要凸顯泉州特色。立足制造業基礎,實施產業創新領跑戰略,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助推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立足民營優勢,發揮示范區與“金改區”“民綜改革試點”等多區疊加效應,深化“放管服”改革,讓創新型企業輕裝上陣。立足僑臺資源,打好“海絲”“海峽”品牌,加強與沿線國家、地區科技交流,為區域開放式合作探索經驗。二要加快重點探索。精準配套政策,營造好引才、留才環境,集聚創新第一要素;發揮財政資金乘數效應,撬動社會資本投入;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讓科研人員“名利雙收”。三要壯大創新主體。激發“產學研用”結合體制機制本身的創新,支持企業自主創新,建好創新平臺,提升眾創空間,扶持第三方、第四方平臺,著力增強高新區帶動力。
  
  鄭新聰強調,要加強示范區建設的組織領導,強化責任擔當,實行項目化運作,營造創新創業良好氛圍,全力推進示范區建設,努力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為此,泉州成立了以市長為組長、分管副市長為副組長,市直28個相關部門以及相關縣(市、區)政府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泉州片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統籌推進示范區建設各項工作,及時解決發展中的重大問題。
  
  會上,泉州市政府黨組成員洪自強宣讀《關于成立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泉州片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
  
  列出創新清單五大方面建好泉州片區
  
  當前,泉州市正以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為核心,持續推進“泉州制造2025”和“數控一代”示范工程,動員全市各方加大創新工作力度,進一步加快全市創新主體和創新能力建設,加強創新創業平臺和服務體系建設,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記者從泉州市科技局了解到,1~8月,全市財政科技支出10億元,增長61.3%;規上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8.3%,同比提高10.7個百分點;新增省級科技創新型企業73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7家、省級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163家;全市專利申請和授權量分別達41926件和15116件,同比分別增長102.83%和8.98%,其中:發明專利申請和授權量分別為4057件和1008件,同比分別增長61.38%和62.06%。
  
  泉州市科技局局長李文生告訴記者,為贏得發展主動權,提升核心競爭力,加快建設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泉州片區),泉州市委、市政府近日下發《關于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工作任務和具體指標分解的通知》,提出40項具體任務,并明確細化21個指標。《通知》
  
  要求各級各部門強化責任落實,完成工作任務及指標。
  
  在10月份召開的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工作座談會上,泉州市政府黨組成員洪自強提出,泉州將按照國務院、科技部和省里的統一部署,在“創新”和“示范”上下功夫,全力建設好泉州片區,具體從以下五方面入手:
  
  一是以“路線圖”引領產業創新,努力把泉州片區建設成為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加快實施泉州市17個重點產業轉型升級路線圖,一手抓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一手抓新興產業的培育壯大,從每條產業鏈入手,突出抓好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的技術創新。通過拉長“長板”補強“短板”,推動紡織服裝、鞋業、石化、機械裝備、建筑建材五大千億產業集群邁向中高端,在高端裝備制造(工業機器人、數控機床、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集成電路、微波通訊、軟件、大數據等)、光電、生物與新醫藥、節能環保等領域,培育5個500億~700億元規模新集群。到2020年,泉州片區實現生產總值超9000億元、高新區工業總產值突破2400億元。 

  二是發揮民營經濟活躍的優勢,努力把泉州片區建設成為民營經濟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示范區。泉州的民營經濟占全市經濟八成以上。我們將深入實施民營經濟綜合改革試點,鼓勵民企加大研發投入,開發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培育一批科技創新領軍企業。到2020年,全市高新技術企業達到400家(高新區內200家),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達到250家;全市研發經費投入占GDP的比重達到2.5%以上。
  
  三是同步推進“數控一代”和“智能一代”工程,成為“中國制造2025”城市試點示范。認真貫徹今年6月在泉州市召開的全國“數控一代”創新應用工程現場會精神,深入實施“數控一代”提質擴面工程。一是由關鍵核心部件開發應用向整機、系統集成、自動化生產線、數字車間和智能工廠方向發展,由技術產品開發向成果轉移轉化同步推進交叉并行,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協作配套、協同創新。二是全面拓展到各主要制造行業,根據企業實際,并行推動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到2020年規模以上企業裝備數控化率達到80%,全市裝備制造業產值超2000億元。
  
  四是堅持不論體制建平臺,努力把泉州片區建設成為科技創新人才的高地。進一步發揮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裝備制造研究所、泉州華中科大智能制造研究院、福建(泉州)哈工大工程技術研究院、泉州南洋研究院、福建師范大學泉港石化研究院、福建海峽石墨烯產業技術研究院、中國皮革和制鞋工業研究院(晉江)等高端平臺創新“發動機”作用,瞄準科技前沿,貼近產業需求搞研發。通過采取“一院一策”“實體辦院、投管分離、專業化運營”等方式,繼續邀請國內高校、科研院所來泉設立科技公共服務平臺,充分發揮平臺“磁場”作用,進一步集聚引進高層次人才。到2020年,建成“國字號”創新平臺10家、省級100家。
  
  五是積極探索、勇于創新,努力把泉州片區建設成為科技體制改革的先行區。發揮泉州國家級“金改區”的優勢,強化財政資金撬動,研究出臺促進科技和金融相結合的政策措施,在鼓勵民營資本投入科技創新方面先行先試。推廣運用中關村試點政策,從整合科技資源、集聚創新人才、科技成果轉化、商事制度改革、完善配套服務等方面入手,大膽探索,創新實踐,確保泉州高新區在全國綜合排名穩步提升。
  
  創新機制體制打造創新改革先行區
  
  過去五年,伴隨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規模龐大的“泉州制造”進入了突圍、轉型與升級的關鍵期。泉州高新區片區如何在原有的基礎上,實現新的突圍?
  
  據泉州市科技局相關人員介紹,泉州高新區片區“一區九園”,包括泉州高新區主園區、鯉城高新區、石獅高新區、泉州軟件園、晉江五里高新區、南安光電信息產業基地、泉州高新區清濛園、中國國際信息技術(福建)產業園和福建泉州(湖頭)光電產業園、泉港新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但因起步晚,各區又相對分散,屬于“先批后建”的類型,與國內其他發展較好的高新區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福廈泉自主創新示范區泉州片區的發展目標是到2020年,示范區創新要素高效集聚,自主創新能力全面提升,創新體系整體效能更加完善,區域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創新型經濟蓬勃發展,發展質量和效益大幅提升,創新創業環境更加優化。高新區工業總產值突破2400億元,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比重超過50%,累計認定高新技術企業超過200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25件,眾創空間面積超過300萬平方米。
  
  為實現這一目標,泉州提出,要增強高新區核心帶動能力,進一步完善高新區管理體制機制;支持建設民營新型科研(研發)機構,鼓勵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行業協會、商會和投資機構創辦新型科研(研發)機構;深化對外科技交流與合作,充分發揮“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的獨特優勢,加強與沿線國家的科技合作交流和技術轉移轉化。
  
  如近兩年在泉州快速興起的新型科研機構就是一個創新。所謂新型科研機構,是一種由民營龍頭企業聯合高校、科研機構共同建立的,專門從事技術開發、轉讓、技術咨詢與服務、檢驗檢測、工業設計的公司制企業。
  
  2013年,泉州市科技部門在福建省各區市中率先提出建設新型研究機構,由相關產業領域龍頭企業發起,設立產業技術研究院,突出體制機制創新,創造性地提出“實體辦院、投管分離”的建院模式,并實行市場化運作和專業化運營。
  
  比如說位于鯉城區的泉州微波技術研究院,采用“股權多元化、運作市場化、管理專業化、服務多樣化”的組建原則與“投管分離”的運營機制,對關鍵性和前瞻性的微波通信技術進行創新研發和技術轉移,現已經成為面向產業集群進行科技服務的基地和平臺。
  
  位于晉江市的中國皮革和制鞋工業研究院,是由中國皮革和制鞋工業研究院與晉江制鞋產業上下游8家優勢民企共同出資組建的,如今已經與100多家企業進行對接,合作開展研發與產業化項目10多個。
  
  位于泉港區的石化研究院,則是以福建師范大學為技術骨干,圍繞著技術開發、轉讓、技術咨詢與服務、檢驗檢測等內容開展工作,先后與26家泉州市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共建院企合作研發中心……
  
  類似的例子在泉州還有很多。在泉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泉州市科技部門主動作為,大力提高產業技術創新水平,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建立了36家新型科研機構,涵蓋全市現有的傳統制造業和新一代數字通信技術、物聯網、工業設計和高端裝備制造等領域,帶動投入研發資金達3億多元。
  
  推動新型科研機構建設,從根本上解決了經濟與科技“兩張皮”的問題。通過從源頭創新到新技術、新產品、新市場的快速轉換,充分釋放出創新活力,已成為泉州市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而在剛剛結束的泉州市第十二次黨代會上也明確提出,要動員市內市外科研院校、科技領軍人物、社會資本攜手創辦新型研發機構。
  
  為貫徹落實《泉州市委市政府關于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意見》,泉州市科技局出臺《泉州市新型科研機構認定管理辦法》、《泉州市新型科研機構績效考核辦法》等政策措施,對新型科研機構的認定條件、動態管理提出明確的具體要求。對重點新型科研機構建設實行“一院(所)一策”制度,根據實際情況給予重點傾斜扶持。
  
  相信通過一系列的創新發展舉措,泉州在推進福廈泉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的征程上,將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來源:互聯網)
全球化工設備網(http://www.tupvw34.cn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違者必究.

標簽:

分享到:
免責聲明:1、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或者作者自行發布,本網發布文章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給訪問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同時本網亦不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適當處理!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