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儀表網 儀表產業】毋庸置疑,電已經成為生活的必需品,人們享受它就如同享受陽光、空氣一樣自然。然而在風雪邊關,你可知邊防官兵對電的渴求?明亮的燈光不僅點亮了風雪邊關的無盡黑夜,更照得官兵心里亮堂堂、暖洋洋。有了電,生活離幸福更近了。
多年來,為滿足邊防官兵的用電需求,上級先后為邊防連隊和哨所配發了柴油發電機、風力發電機、太陽能發電系統,并修建了水力發電站,但這些供電設備在雪域高原卻很容易“水土不服”——柴油發電機性能不穩,油料不堪嚴寒凍成冰,風力、太陽能發電系統易遭遇暴風雪“罷工”,就連水力發電站也有“冬眠期”。
所幸這些都已是“曾經”。今天,隨著一座座邊防哨所合閘送電,更多偏遠邊防單位被納入國家電網建設規劃,困擾邊防官兵多年的用電難題正逐步從根本上得以解決。
發電機供電在黑夜中驅走寒冷寂寞——“送來光明的‘鋼鐵戰友’”
“這是詹娘舍哨所的第一臺發電機。”走進西藏軍區邊防某團軍史館,陳列柜里一臺由四五塊碎片拼湊成的雅馬哈發電機,格外引人注意。
詹娘舍哨所位于海拔4600多米的懸崖之上,四周壁立千仞、云霧縈繞,哨所官兵對電的渴望,要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
那年初冬,一位領導到哨所體驗生活。戰士們為了歡迎他,每晚圍坐在熊熊燃燒的牦牛糞火爐旁,輪流講述記憶中有趣的故事。故事講完了,大家就一邊唱歌一邊跳舞……看著戰士們樸實的笑臉,他流著淚說:“為了守衛哨卡,戰士們戰嚴寒、斗寂寞的精神令人敬佩!”
在那段不通電的日子里,“今晚聊什么?”“春天何時來?”成為他和哨長討論最多的話題。往往還沒等商議出結果,星星就已爬上山頭,“數星星”便成為了大伙兒排解寂寞的方式。
這名領導下山后,通過多種途徑為哨所配發了一臺雅馬哈發電機。當時,一同送到哨所的還有電視機、影碟機以及大量書籍雜志。
黑夜又一次來臨,“云中哨所”的小窗透出了暖暖的光,遠遠望去猶如璀璨的星星。明亮的燈光像哨兵一樣凝視著邊防線,“嗒嗒”的馬達聲給官兵送來了歡樂:“發電機驅走了寒冷寂寞,它是我們的‘鋼鐵戰友’!”
好景不長。一天早上,戰士們發現哨樓后面的發電機不見了。大家四處尋找,最終在落差幾百米的半山腰發現了四分五裂的發電機。看到每天送來光明的“戰友”被一場大風吹下山崖,戰士們號啕大哭。幾個人將碎片拼湊在一起,就像醫生搶救病人一樣想讓它“起死回生”……這樣的場景,讓人不禁落淚。
不久后,在各級領導關心下,軍區投資數百萬元為偏遠邊防連隊和哨所配備了發電機以及文化活動基礎設施。有了電,官兵們結束了“白天兵看兵,晚上數星星”的生活,孤寂的哨所有了光明。
能源供電帶來豐富多彩的戍邊生活——“強軍夢在心里扎根”
海拔4800多米的塔克遜哨所,哨樓樓頂的風力發電機晝夜不息。
“這是上級配發的風力發電系統。”某邊防連連長梁建國自豪地說,哨所地處風口,風大時屋頂的鐵皮都能被卷走,這么好的風能資源最適合用來發電,風力發電機1小時能產生約3千瓦時的電量。
“如今用電更有保障了。”梁連長手指兩排矗立在營房前的太陽能集光板說,風力發電一旦遭遇無風天,猶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8年前,太陽能發電系統“列裝”連隊,即使在無風天官兵也能用上電,極大地緩解了哨所用電難題。梁連長侃侃而談,臉上洋溢著幸福喜悅。
走進哨所的小型健身房,幾名戰士正在跑步機上鍛煉。“13分50秒!”戰士田啟義再次刷新哨所3000米長跑紀錄,戰友們不禁拍手歡呼……就在上個月,連隊組織軍事體能競賽,小田勇奪長跑冠軍。競賽歸來,哨所像過節一樣熱鬧,大家敲鑼打鼓迎接哨所第一位“武狀元”。
“有了電,訓練條件得到改善,官兵訓練熱情提高了,成績自然節節攀升。”連長梁建國高興地說,哨所通電以后,過去一些訓練難題迎刃而解,大家把健身鍛煉與軍事訓練相結合,娛樂訓練兩不誤,官兵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不過,風光互補發電系統只能滿足連隊基本的照明需求,由于電壓不穩,有一次竟然導致連隊電器“全軍覆沒”。
令官兵苦不堪言的事還有很多。2015年8月的一天,海拔5300多米的查果拉哨所突降冰雹,為防止太陽能蓄電板被砸壞,戰士們搬來床板擋冰雹。最終太陽能板完好無損,大家卻被砸得鼻青臉腫。
盡管氣候惡劣,但官兵們卻苦中不言苦:“有了電就有了希望,有偉大祖國做堅強后盾,為國戍邊的信心更足了,強軍夢也在心里扎根。”
邊防用電并入國家電網讓光明常在——“哨所網絡‘連接’世界”
“我考上啦!”今年7月,西藏軍區某邊防連戰士李建軍緊握軍校錄取通知書,興奮不已。看著他激動的樣子,連隊干部也為他流下了高興的淚水。
兩年前入伍的李建軍,一直懷揣著大學夢,他的業余時間基本都在學習室里度過。然而,每年冬季河水流量下降,給連隊供電的小型水力發電站經常“罷工”,小李晚上只能借助燭光復習功課。
去年連隊供電并入國家電網,昔日“點燈熬油”的場景一去不返。“如今連隊再也不會停電了,一定會有更多戰友實現考學的夢想。”小李說。
2012年至今,西藏軍區積極協調國家電網西藏電力總公司,把邊防偏遠單位用電納入國家電網建設規劃。截至目前,已先后為54個無長明電的邊防連隊和哨所接通國家電網;預計到2019年底,另外33個連隊也將實現全天候通電。
長明電為哨所送來視頻監控、大功率通信等高科技
裝備,戍邊質量不斷提升。今年4月,昆木加哨所值班戰士張勇不需再用高倍望遠鏡巡查,而是通過操作可視值班系統,高效便捷地監視防區內的一草一木。
滿足全天候用電需求,官兵的生活條件也在改善。去年,拉丁拉哨所迎來第一批電器,戍守哨所8年的四級軍士長王輝看到哨所用上了電冰箱,激動得熱淚盈眶:“這下我們可以隨時吃上新鮮肉菜了,戰友們再也不會得高原綜合征了。”
如今,許多偏遠哨所通了網絡,戰士們有了與外面世界連接的“橋梁”,視野更開闊了。一些連隊還配備了“村村通”接收機、邊防文化信息資源共享系統等,創建了“雪山文化遠程教育學校”,戰士們執勤訓練之余,還可以自由學習充電。
目前仍有幾十座偏遠執勤點尚未接入國家電網。這讓人心懷期待:什么時候,溫暖的燈光也能點亮千里邊關每個角落?什么時候,那一盞盞燈光可以照進每個邊防官兵心里,點亮通往幸福的路。
(原標題:西藏軍區54個無長明電邊防連隊和哨所接通國家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