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環保部辦公廳正式印發《“十三五”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文件要求,加快環境空氣、地表水、土壤、近岸海域等環境質量監測事權上收,全面建成國家環境質量監測網,所有站點原始監測數據第一時間直傳中國環境監測總站。
明年新增150個水環境自動監測點,共達到300個在線監測點 “要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監測數據質量,確保數據真實準確”、“保證監測數據真實可靠是監測工作的底線,絕對不能碰”。環保部領導多次對環境監測數據質量工作提出要求。 為此,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副站長傅德黔表示,從明年起,將在國控空氣自動監測站點周圍裝探頭,同時新增150個水環境自動監測站點,共達到300個在線監測站點。 據一位地方環保監測中心負責人介紹,每個水環境自動監測站點建設成本超過100萬元,每年的運營成本在14萬到15萬元之間。 這意味著未來一年內,國家在水環境監測領域將至少投資1.5億元,屆時每年第三方運維支出將達到4500萬元。 氣、水、土階段工作目標確定 隨著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相繼出臺實施,尤其是2017年“大氣十條”(又稱《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迎來終考,考核數據的客觀真實、準確權威直接關系治理成效的結果。 但是,目前,我國環境監測質量管理自身也面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環保部監測司有關負責人指出,體制機制不順,管理制度急需更新,監測規范和技術體系尚需完善,制度規范執行不到位。 其中,存在“考核誰、誰監測”現象,地方環保部門“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在各種考核壓力下,行政干預數據質量的沖動較大。 為此,《方案》針對大氣、水、土壤分別提出了三個階段的工作目標:環境空氣,2016年底完成338個地級以上城市1436個國家環境空氣自動監測事權上收,建立氣態污染物標準溯源體系和顆粒物比對監測體系; 地表水,2016年底,出臺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網監測規范性技術文件,制訂地表水手工和自動監測質量監督檢查方案。2017年起,逐步完善地表水和近岸海域環境質量監測質控技術體系,組織開展質量監督檢查活動; 土壤環境,2016年確定土壤網點位布設方案,啟動網絡建設。2017年形成基本監測能力,建立土壤樣品采集、制備、分析、數據審核全過程質量管理體系,其后不斷完善。 同時,《方案》要求,2020年,全年建成環境空氣、地表水和土壤等環境監測質量控制體系。 為此,《方案》提出了五個方面的工作內容,具體包括:深化體制機制改革,防止行政干預;健全管理體系,明確各方職責;完善技術體系,提高環境監測數據質量;創新監管機制,引入第三方評估和質控手段;加大懲處力度,嚴厲打擊數據造假行為。 環保部監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截至2016年11月6日,全國338個地級以上城市1436個國家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站監測事權交接工作已基本完成;已啟動全國地表水2767個國控斷面監測(其中1940個為考核斷面)事權上收的試點工作,均由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直接管理。 很顯然,監事權上收成為了“十三五”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監事權上收之后,環境監測將會出現什么變化呢? 環保部監測司有關負責人稱,監測事權上收后,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直接管理國家網,原始數據第一時間直傳總站,負責國家網監測數據傳輸、審核,地方為國家網運維條件提供保障,共享國家網監測數據,不再參與數據的生產和審核。 300個水自動監測站點選定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張遠航稱,近年來,我國環境監測的發展勢頭非常快,越來越適應反映真實空氣質量狀況的要求。以大氣質量監測為例,2012年前只有3個參數指標,實施新空氣質量標準后是變成了6個參數,同時,很快就實現了74個城市聯網觀測,2015年進一步實現了全國338個城市監測。 “做到 精準治污、科學治霾 的話,6參數還不夠,環保部已經在醞釀,已經有方案了,準備在全國建立化學成分網,主要針對PM2.5中的化學成分和揮發性有機物等。”張遠航說,下一步針對空氣質量的持續改善,特別是當前面臨的霧霾問題、夏季的光化學煙霧問題,環保部和科技部已經在做部署,比如大氣污染成因和控制技術研究等。 不得不提的是,雖然環保部上收了監測事權,但是,如何避免地方政府為了監測數據較好,而采取臨時的車輛禁行、灑水降塵等手段,甚至直接干擾監測儀器正常采樣,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話題。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副站長傅德黔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從明年起,將在空氣自動監測站點周圍由國家出錢統一裝探頭,只要進入站點區域周圍,探頭就能捕捉到,這樣更能保障數據真實性。 “從監測技術來講,我們采取了很多技術使數據逼近真值,監測數據有問題我們要分出是技術層面還是非技術層面的,發現數據異常就會及時通知運維公司運維人員及時到站點去(檢查)。”傅德黔說,由于監測數據關系到各地環保部門的工作考核,一些地方可能會對運維公司采集數據的真實性有擔憂,對數據運維公司審核,環境監測總站也會進行復核,并不是照單全收,保障數據真實性。 值得注意的是,相對于大氣環境質量的在線監測,水環境質量監測的在線監測站點明顯較少,未來是否迎來快速建設期? 傅德黔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水環境監測在事權上收之前,1940個考核點位中,國家建設有150個水自動監測站點,到明年,國家會再增加150個站點,共在全國的主要流域建設300個水自動監測站,目前,300個監測站的站點都已經選定。 傅德黔進一步介紹,將來會不會所有的國家考核的1940個點位都進行自動監測,環保部正在進行評估,只要國家下定決心,水環境自動監測站是可以建立的,現在一些公司已經能做到對水環境中80-90項指標進行在線監測。《“十三五”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方案》對大氣、水、土壤提出了階段性工作目標。 (原標題:嚴防造假 環保部加快上收環境質量監測事權 機器可靠 明年新建150個水自動監測站點)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