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在线视频-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综合视频网-亚洲综合色秘密影院秘密影院-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當前位置:全球化工設備網 > 資訊 > 市場評述 > 正文

富士康正在成為蘋果的隱患?

作者: 2016年11月07日 來源:中華機械網 瀏覽量:
字號:T | T
日前日媒稱,夏普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泰俊武向臺灣大同大學的學生表示,蘋果正在從液晶顯示屏轉向OLED顯示屏。夏普表示,它正在日本建設一個新的OLED設施,為“關鍵客戶”制造顯示屏。  所謂的關鍵客戶其實不言自明,

日前日媒稱,夏普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泰俊武向臺灣大同大學的學生表示,蘋果正在從液晶顯示屏轉向OLED顯示屏。夏普表示,它正在日本建設一個新的OLED設施,為“關鍵客戶”制造顯示屏。

  所謂的關鍵客戶其實不言自明,夏普是蘋果iPhone顯示屏供應商,而夏普母公司是富士康。泰俊武沒有指出什么時候新的iPhone將切換到OLED顯示屏,但外界普遍都認為明年的iPhone 8將采用OLED顯示屏。

  即便OLED顯示屏的訂單可能還會有三星與LG等廠商來爭搶,但從夏普對外透露的信息中,我們知道,富士康旗下的夏普拿下蘋果OLED顯示屏訂單的可能性是相當大的。

  蘋果打噴嚏 富士康就要感冒

  蘋果目前對鴻海的營收貢獻大致占了一半。蘋果打個噴嚏,富士康就要感冒。

  蘋果的訂單減少或者壓低價格,富士康的打擊最大,因為與蘋果建立供應合作關系的18家代工廠之中,富士康占了7家。富士康占據著iPhone產量的70%以上。

  但從目前的形勢看,富士康不僅負責蘋果公司iPhone的絕大多數產品組裝,還為未來的蘋果供應OLED顯示屏和玻璃機身。

  可以知道的是,在富士康極度依賴蘋果獲取利潤之外,蘋果對富士康的依賴也越來越大。

  這讓蘋果感受到了越來越大的壓力,其實蘋果多年來也在一直致力于不斷削弱富士康的影響力與權力。

  比如根據供應鏈的消息,明年蘋果將會重新分配iPhone的訂單比例,已將一部分代工任務交給了和碩,目前仍占70%以上份額的富士康或許會被繼續削弱。

  但非常無奈的是,即便蘋果在供應鏈單一零部件奉行雙供應商的策略,但卻無法阻擋富士康成為一家代工界的巨無霸,甚至,蘋果真心想找一家代工廠來制衡但卻發現富士康已經是一家無法替代的供應商。

  所以我們看到,在OLED之外,富士康也正在制造無線充電模塊以供新iPhone使用,而這一功能也已被列入了新iPhone的升級計劃中。

  不久前也有消息指出富士康正在跟英國半導體芯片設計公司 ARM 商討合作計劃,未來將正式涉足半導體開發與設計領域。盡管目前蘋果芯片是獨家給臺積電代工,但如果富士康未來要做芯片,蘋果未來也可能將芯片生產與代工的活兒也交給富士康。

  富士康涉足的產業鏈業務領域越多,蘋果需要交給富士康的活兒就越多。如此一來,蘋果對富士康的依賴性就越來越大。富士康已經成為蘋果無法低估與隨意使用生殺大權的代工廠。

  過去的許多年,郭臺銘答應蘋果的每一項要求,接收蘋果的成本、品質與交貨期限要求與命令,富士康為了跟上蘋果的生產訂單,招收成千上萬的新員工,引進大量機器人,投資了許多代工廠,甚至為了配合蘋果開拓印度市場的需要,也在印度開始投資工廠。即使蘋果的營業利潤率在2012年高峰期超過35%,富士康也愿意接受1.5%的微薄利潤,因為富士康非常清楚如日中天的蘋果對于公司業績的重要性。

  現在富士康卻開始不那么聽話了

  2016財年,蘋果的營業利率跌到了27.8%,是近七年來的最低水平。在過去不久,蘋果開始要求供應商報價降低20%,這遭到富士康、日月光半導體等一眾供應商的反對,富士康集團旗下公司則認為,這樣的價位難以接受,并表示,如果沒有合理利潤將不接受蘋果訂單。

  富士康深知自己處于轉型的十字路口,迫切需要降低對蘋果的依賴,尤其是蘋果處于下行的風口,高度依賴蘋果會存在巨大的風險。因此富士康一直在積極協助來自非蘋果的智能手機客戶,增加他們的產品銷量,包括增加華為和華碩的筆記本和智能手機訂單。

  有數據顯示,目前富士康約2/5的收入來自為少數幾家公司代工服務器和網絡設備,包括思科、Juniper、惠普、華為和戴爾等,并打算將電子白板作為另一個業務支柱增加更多非蘋果的收入;與此同時,富士康之前收購夏普與接盤諾基亞品牌,進軍服務器和存儲市場,自主開發機器人、布局大陸線上金融業務等等,都與它自身的轉型焦慮相關。

  庫克曾經說過,對待全球供應商時,必須侵略性十足而且不合理,在蘋果供應鏈背后,許多供應商因為蘋果而輝煌,也因為蘋果的供應鏈策略而倒下。

  比如很早之前臺灣的觸控屏幕制造商宸鴻長期為iPhone與iPad生產屏幕,而業績股價扶搖而上成為觸控屏幕領導者,但當后來蘋果滋生不安全感推行多供應商策略,將訂單分散到夏普、東芝、LG、三星等供應商時,使得宸鴻股價暴跌。

  另外一個案例是,日本shicoh這家公司曾為蘋果生產小型聚焦馬達,但后來因為這家公司的財報不符合蘋果標準,蘋果繼而終止關系而將訂單交給其競爭對手Alpine繼而導致該公司破產。

  在蘋果的供應鏈上,這類案例還有很多。可以說,蘋果對供應商的策略奉行了庫克的作風:必須侵略性十足。

  但這樣一來有著極強的負面效應,也就是說,供應商也會意識到做蘋果的生意有莫大的風險,蘋果能決定哪家供應商生,哪家供應商死。所以它們都在想辦法讓自身利潤多元化,比如臺灣聯發科、大立光、群創、閎暉等供應商也同樣是華為的供應商,臺積電與舜宇光學也開始為華為代工。

  蘋果銷量走低,供應商也開始變心,想著如何規避蘋果帶來的風險,這導致蘋果對供應鏈的掌控力弱化。

  富士康體現出來的侵略性與謀略相比蘋果其實毫不遜色。可以說,富士康這么多年默默低調布局,不知不覺之間,蘋果的供應鏈已經不完全在蘋果的掌控之下。

  蘋果沒有自己的工廠,大部分生產iPhone的工廠都在富士康旗下;

  蘋果沒有自己的廉價勞動力以及大量的熟練技工,但富士康擁有超過100萬勞工與成千上萬的熟練技工,蘋果幾乎完全依賴于富士康的工廠與便宜勞工;

  蘋果擁有技術與專利,但制造技術在富士康等供應商手里,富士康通過年復一年的為蘋果代工,取得了大量熟練技術,然后再為其他客戶服務或者自身布局相關產業鏈業務,蘋果正在逐步喪失發號施令的權利。

  富士康不再像以前那樣,十分輕易就接受蘋果的條件。

  而蘋果如果失去富士康,將極大影響到未來iPhone的生產進度與品控質量與訂單、銷量的穩定性,甚至iPhone的創新與技術更新、產品制造節奏都會被打亂。

  某種程度上,富士康正讓自己變得越來越不可或缺,富士康目前具備競爭對手所難以達到的量級以及品質與速度,具備大規模制造蘋果相關產品的能力,這已經成為它與蘋果議價的資本。

  富士康的隱患同樣存在

  畢竟,如果失去蘋果訂單,富士康的危機與短板將會全方位放大,加之和碩逐步壯大,而緯創也開始正式成為iPhone的第三家代工廠,當富士康的替代者越越多,富士康的焦慮會越來越大,畢竟這意味著蘋果在削權。

  而隨著iPhone的銷量下滑,iPhone7如今的熱度大不如前,用戶忠誠度持續下降,富士康需要思考的顯然也是如何規避蘋果帶來的一損俱損的負效應,否則各地的iPhone 組裝線與工廠一旦被閑置會給富士康帶來沉重的成本危機。

  蘋果目前讓富士康代工OLED等更多的零部件,越來越依賴富士康帶來更高的效率與速度,這可能將導致權力天平失衡,富士康會向蘋果回推力量,尋求更多的議價空間。

  對于富士康來說,在代工之外,富士康是否有能力創造新產品,發展新的核心合作伙伴、尋求新的商業模式與增長空間,將決定富士康是否能擺脫對蘋果的過分依賴。

  但回過來,蘋果目前正處于一個下行的風口,在銷量與影響力下行的時間段,各種供應鏈環節的矛盾會因利益糾葛產生,供應鏈環節的風向也會因此產生變化,強硬的蘋果慣用的對供應商侵略性的管理方式或許不再適用。

  因此,目前蘋果越來越依賴富士康,恐怕將導致蘋果自身對供應商的議價能力與掌控力進一步被削弱,這或將成為正處于下行風口的蘋果未來的一大隱患。

(來源:互聯網)
全球化工設備網(http://www.tupvw34.cn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違者必究.

標簽:

分享到:
免責聲明:1、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或者作者自行發布,本網發布文章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給訪問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同時本網亦不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適當處理!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