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創新物聯時代、共享全球智慧”為主題的2016世界物聯網博覽會在無錫舉行。期間,舉辦的環保物聯網高峰論壇受到業內廣泛關注。中國科學院院士汪爾康介紹了物聯網技術的水質環境監測設備研究應用及進展,解讀水質環境監測設備在環保互聯網產業發展中起到的意義。
汪爾康院士介紹,環境污染的主要危害有,重金屬類污染物質通過水源或食物危害人的健康,導致人體器官、骨骼病變,血液、神經類及癌癥;最為嚴重的是對胎兒早產或畸形,甚至導致物種滅絕,溫室效應及極端氣候事件。
“目前,我國依托的自動分析儀器絕大多數為進口儀器”。汪爾康院士強調,盡管我國轄設148個水質自動監測站。監測斷面涵蓋松花江流域、遼河流域、海河流域、淮河流域、太湖流域、長江流域等15個流域(主要監測參數為溶解氧(DissolveOxygen,DO)、pH、高錳酸鹽指數(permanganateindex,CODMn)和氨氮(AmmoniaNitrogen,NH3-N)),但是國外產品的弊端不僅不適應中國水質環境,而且價格昂貴,監測成本高;售后服務不及時,造成監測數據缺失。因此急需發揮自主創新的優勢,研發快速、準確、低成本重金屬檢測裝備是保障我國水質安全重要手段之一。
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研發的便攜式智能有害金屬分析儀,就具有嵌入式下攪拌-清洗方便,可拆卸鉍膜電極,測試對象多,集成化程度高特點。(完)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