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工業報記者從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獲悉,《北京市機器人產業規劃(初稿)》(以下簡稱《規劃》)已完成。
規劃主要內容包括發展思路、發展目標、重點領域、工作任務和保障措施等。規劃緊密圍繞科技創新中心定位,以推動智能機器人產業重大技術創新、提高系統集成能力為著力點,以強化自主安全可控、促進產業融合發展為切入點,打造智能機器人產業生態系統。通過爭取國家支持、整合央地資源、強化協同創新、加強示范應用、開展國際合作等手段,到2020年將本市打造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智能機器人產業創新中心。
北京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北京需要也最具優勢發展智能機器人產業。
一是擁有國內領先的研發創新資源。北京聚集了清華、北航、北理工、中科院自動化所、機械工業自動化研究所等機器人領域重點科研院所近20家(其中國家級科研院所近10家,市級重點實驗室3家,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家)。
二是涌現出一批創新能力強的企業實體和核心產品。天智航獲得了我國第一個、全球第五個醫療機器人產品注冊許可證,骨科手術機器人已實施超過2000例手術;康力優藍研發量產了具備自主學習、智能交互功能的全球第二款商用服務機器人;航天科技、航天科工等公司開發的特種機器人在空間修復、智能巡檢等領域推廣使用。
三是具備搭建國內一流產業標準和服務平臺的基礎優勢。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是我國機器人標準總體組承擔單位,北京自動化研究所是我國機器人模塊化標準工業組秘書處單位,中國軟件測評中心承建了兩個國家機器人檢驗檢測公共平臺中的一家。
四是具有打造智能機器人產業生態的核心優勢。北京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全國領先,產業交叉融合創新有利于北京在全國率先構建智能機器人產業生態。
五是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伴隨京津冀協同發展、產業轉型升級的不斷深入,京津冀聯網智能制造和機器人示范應用將為產業提供廣闊市場空間。
北京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加強與市相關部門對接,建立統籌協調機制,形成合力。未來,北京市經信委將加強與工信部、科技部、中國科協、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等對接,爭取國家政策支持;加強與河北、天津等產業部門對接,形成京津冀協同發展格局;加強與國外機器人研究機構、企業交流合作,爭取國際領先的智能機器人產業資源落戶;在招商引資、企業開辦、研發創新、示范應用、資金支持等方面出臺具體政策,為北京市智能機器人產業聚集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來源: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