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8月9日以來,甲醇現貨市場一掃前期的陰霾,在淡季中上演了“絕地逆轉”。尤其近日港口甲醇價格較底部已有近600元/噸漲幅,短期內提振了市場信心。伴隨著港口庫存持續走低,甲醇市場向好氛圍較濃。
據了解,截至8月的第三周,華東、華南港口甲醇價格陸續突破3000元/噸關口,而在港口價格拉漲的帶動下,山東、華北、華中等地區甲醇價格分別上漲20--70元/噸不等。
“在我們看來,近期市場出現起色雖在預料之外,但在情理之中。”新能鳳凰能源有限公司王飛告訴期貨日報記者,在傳統下游需求偏弱的情況下,新型下游烯烴需求在6月底7月初啟動,從而拉動甲醇價格上行。同時,進口轉港大幅增加,港口庫存迅速下降也對市場產生支撐作用。
今年二季度以來,保稅貨物出口和進口貨減少令港口庫存處于下跌通道。“由于華東碼頭庫存減少,內地貨物開始進入華東市場,從而拉動和加快內地貨物價格上漲和流通。”南通康盛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厚平認為,之所以庫存減少明顯,主要是因為前期轉口量較大和國內產能負荷偏低。
對此,格林期貨化工分析師吳鄭思認為,傳統下游需求持續疲軟使得甲醇行業去庫存周期明顯拉長,幾乎涵蓋了整個上半年。由于廠商、貿易商對后期市場缺乏信心,春節過后國內甲醇市場成交持續清淡,有價無市的局面迫使港口、產區報價一路下調。“產業鏈利潤空間壓縮和需求長期低迷凸顯上游供給壓力巨大,從而倒逼產業鏈條上游以量保價,維持低負荷運轉,而且部分產能隨淡季裝置停車檢修潮暫時退出供求博弈。”
與此同時,轉口貿易熱潮在緩解港口庫存壓力方面也起到積極作用。按照可比價差計算,二季度以后,甲醇國內主港和東南亞CFR價差基本維持在40美元/噸之上,最高達到58美元/噸,這意味著從事轉口貿易可以獲得至少7--10美元/噸的利潤。這對于國內淡季中走貨不暢的貿易商而言,無疑是削減庫存并獲取高于平均利潤的不二選擇。
另外,由于烯烴市場對傳統需求低迷的替補作用開始顯現,在一定程度上消耗了港口庫存和山東地區貨源,從而促成了市場的弱均衡格局。“一方面國內產能壓縮,供應減少,另一方面原本要流入國內的供應以轉口形式轉投他處,因而當下形成階段性市初源緊缺也就不足為奇。目前,貿易商拿貨積極性有所提高,捂盤惜售也不在少數。”四川玖源農資化工有限公司銷售經理李亞東稱。
在王飛看來,隨著甲醇傳統旺季臨近,貿易商也逐漸從悲觀氛圍中走出來。“當前淡季中的拉漲可理解為對旺季樂觀需求的提前反應。不過,后市能否迎來真正的旺季行情,仍取決于甲醇下游需求恢復程度。”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