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面積超過10000平方米、參會專家來自全球25個國家和地區、參展企業和機構超過600家……10月26日將在蘇州工業園區啟幕的第七屆中國納米技術產業博覽會規模將創歷史之最。
在這一“中國影響力最廣納米技術交流盛會”背后,是園區納米技術產業的快速成長——2010年發展至今,園區已成為全球八大納米技術產業集聚區之一。今年前三季度,納米應用產業預計實現產值266億元,同比增長27%。
一桶看似普通的“涂料”,卻有著大能量——在高溫管道的表面,涂上2毫米厚的一層,就能起到隔熱效果,管道表面溫度可從原來的135攝氏度降至60攝氏度。這桶“涂料”是蘇州同玄新材料有限公司兩年多技術攻關的成果。作為目前世界上最輕、隔熱性能最好的固態材料,氣凝膠在建筑保溫、工業保溫、航空航天等領域有很大的應用空間。但由于氣凝膠粉具有疏水性,很難直接應用。在企業創始人、園區科技領軍人才張學同的帶領下,同玄研發團隊經過兩年多技術攻關,解決了這一難題,該公司推出的終端產品熱涂系列,將氣凝膠粉變成了便于使用的“涂料”,可直接噴涂在發熱工業設備、石化儲罐等表面,達到隔熱保溫、防腐蝕的效果。
2014年8月至今,成立僅兩年多,同玄已啟動由百噸級向千噸級的嬗變:位于蘇州納米城內百噸級的氣凝膠粉體生產線已不能滿足市場需求,企業正在選址建廠,打造千噸級生產線。
身懷核心技術的企業帶頭人、富有朝氣的研發團隊、令人矚目的發展速度,孵化、創立于中科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的同玄,其發展歷程正是園區許多納米技術相關企業的縮影。據統計,截至去年底,園區已集聚納米技術相關高校、科研院所23個,各類研發機構51個,各類領軍人才團隊230個,其中國家“千人計劃”69人。在此,納米技術產業高地初步形成,相關企業達352家,其中6家企業成功上市,8家企業掛牌新三板,就業人數超2.21萬人,2015年總產值超過280億元,形成良好的產業發展態勢。同時,該區產業科研創新能力穩步提升。多年來,園區納米產業科研創新項目數量逐年遞增。截至2015年,累計承擔科技研發項目718項,獲上級資金約8.34億元,占近五年園區科技資金總量的53%。據統計,園區納米技術企業已累計專利申請4892項。平均每家企業申請發明專利8.8件。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102件。PCT國際專利申請量是全國水平的14.2倍。
支撐這些數字的,是園區前瞻性的布局和細致的服務。為推動產業發展,園區先后制定了“納米技術產業三年雙倍增計劃”“納米技術應用產業引領計劃”,并通過打造基礎性平臺、產業支撐平臺、技術支撐與工程化平臺、標準與檢測平臺和大科學裝置一條龍布局的創新平臺體系,形成了從基礎性平臺到國家大科學裝置的“塔形”平臺架構。
據園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階段園區將繼續加大力度引進全球高層次人才與項目,大力推動以納米真空互聯實驗站為主導的重大基礎科研與工程化平臺體系,建成國際一流支撐納米科技發展的重大基礎設施。組織突破重大共性技術,推動納米技術在新興產業上應用,培育一批重大成果、產品及上市企業,形成產業集群,打造國際最具影響力的產業創新、創業與產業化高地。
標簽:納米技術產業博覽會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