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污納管是治水的治本之策。接下來,浙江省將進一步加大截污納管的力度,尤其在鎮級污水處理廠建設運行管理上下功夫。力爭到2020年,縣級以上城市和縣城建成區污水基本實現全收集、全處理、全達標,建制鎮污水處理率達到70%。
浙江省歷來重視治水工作,特別是2013年啟動“五水共治”以來,治水力度空前。到去年底,全省共建成鎮級污水處理廠160座,日處理能力達167萬噸,建成直徑300毫米及以上污水管網近3.5萬公里,繼2007年在全國率先實現縣以上城市污水處理廠全覆蓋之后,又率先實現了建制鎮污水處理廠全覆蓋。
與此同時,浙江省加快提標改造。到今年7月底,全省80%以上的鎮級污水處理廠已執行國家一級A排放標準,其中太湖、錢塘江流域已實現全覆蓋。臺州、淳安、義烏等地還積極探索高于國家一級A標準的地方標準,進一步提高出水水質。
在此基礎上,浙江省不斷強化運行管理。目前,全省160座鎮級污水處理廠中,除10座因調試、技改等原因外,其余已全部處于運行或試運行狀態。同時,積極推行專業化運營,在160座鎮級污水處理廠中,已有145家在人事和財務管理上完成了與建設、環保等主管部門的脫鉤,并通過組建或引進專業化公司,統一運營管理,專業化運營率超過90%。在日常監管方面,將污水處理廠作為監管執法的重點領域,定期開展專項檢查,依法從嚴、從重、從快查處各類違法行為,在縣以上污水處理廠實現在線監測全覆蓋的基礎上,110座鎮級污水處理廠也已安裝在線監測系統。
為鞏固治水成效,浙江省持續強化考核約束。在對屬地政府的考核方面,將城鎮截污納管工作列入省政府對各市政府的一類考核目標,每年初下達工作計劃;將“三率”(城鎮污水處理率、污水處理廠運行負荷率、污水處理出水達標率)作為“五水共治”考核、大禹鼎申報、“清三河”達標縣創建的硬指標,對全省所有市、縣(市、區)、鄉鎮(街道)進行量化打分。
不僅如此,浙江省進一步加強對污水處理廠的考核約束。去年,試行了污水處理廠運行管理情況通報排名制度;今年起正式實行,每季度通報排名一次;對排名前10位和后10位的污水處理廠,還向社會公開排名情況。對運行不到位的污水處理廠,依法處理、限期整改。
“五水共治”成效明顯,但也任重道遠。接下來,浙江省將進一步完善硬件設施,對在建和擬建的城鎮污水處理廠,強化科學布點,同步規劃建設配套管網,確保污水產生與收集處理能力相匹配。并且全面提高出水標準,對既有城鎮污水處理廠在確保正常運行并穩定達標的基礎上,加快推進提標改造,2017年底前實現國家一級A標準全覆蓋。對今后新建的城鎮污水處理廠,要求全面執行國家一級A及以上標準。
污水處理設施要建好更要管理運行好。接下來,浙江省將加快推行專業化運營,年底前,全省所有城鎮污水處理廠在人事和財務管理上要完成與建設、環保等主管部門的脫鉤,并全部委托第三方機構專業化運營。同時,加快推行在線監測,年底前所有城鎮污水處理廠安裝在線監測系統,并確保系統正常運行。而且要嚴格監管執法,始終保持高壓嚴管態勢,嚴厲打擊污水處理廠違法行為,重點查處偷排漏排和超標排放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