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一號本次飛行有哪些特點?“神舟”到底“神”在何處?對此,相關專家講述了與神舟十一號相關的11個細節。
細節1飛得更高393公里軌道高度
“為滿足本次任務要求,調整了軌道控制策略和飛行程序,使神舟十一號飛船能夠適應本次任務交會對接軌道和返回軌道高度由343公里提高到393公里的要求。”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武平說。
細節2時間更長33天太空旅程
神舟十一號任務持續33天。“新配備了寬波束中繼通信終端設備,顯著擴大了測控覆蓋范圍,提升了飛船姿態快速變化時的天地通信保障能力,從而提高了航天員的安全性和飛船的可靠性。”武平說。
細節3光學成像敏感器成就“太空之吻”
神舟十一號交會對接光學成像敏感器主任設計師龔德鑄說,為了讓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能在以8倍于子彈的速度下毫厘不差地對接在一起,技術人員對光學成像敏感器實現了升級。升級版敏感器即使被太空中陽光晃了眼,視力恢復時間也能從原來的十秒縮短到幾百毫秒。由此,神舟十一號和天宮二號可以實現準全天候實時對接。
細節4首次考核航天員中期駐留能力
在此次空間實驗室任務中,將首次考核航天員中期駐留能力,通過驗證航天員駐留能力,為航天員空間站階段長期在軌考核奠定基礎。
細節5飛船照明設備點亮飛天之路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10所產品主管設計師楊軍指出,載人飛船有了艙內照明設備和交會對接照明設備后,當飛船進入地球陰影區時,航天員在艙內仍然可以正確判讀儀表,手動操作各種開關,飛船與空間實驗室交會對接也多了一份成功的保障。
細節6熱控系統為“太空之家”保駕護航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神舟十一號發射場熱控分系統負責人付楊說,確保航天員在太空中的生活舒適安全,須為航天員營造一個類似于地面一樣的“家”,而這要靠熱控分系統和環控生保系統來提供。
細節7艙門檢漏儀載人飛船的“小門神”
航天員在太空飛行多天,其間要經歷多次穿艙活動,需要打開和關閉艙門;航天員在艙內時,維持其正常生活的氣體不能泄漏,艙門是否密封良好具有決定性作用,因此精準快速檢測艙門的密封性至關重要。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510所研發的艙門快速檢漏儀,能夠做到在8分鐘內快速給出測試結果,堪稱載人飛船的“小門神”。
細節8儀表板減振器飛船儀表“救生衣”
神舟系列飛船儀表板減振器肩負起了為整個飛船儀表減振的重任,安裝在儀表板四個安裝點上的金屬橡膠減振器將儀表和船體隔離開來,并通過振動過程中金屬絲之間不斷互相摩擦消耗了大量能量,這部分能量最終變成熱能消失在了周圍介質中。專家指出,金屬橡膠減振器完美扮演了神舟飛船儀表類器件“救生衣”的角色。
細節9華麗的復合膜飛船的神奇“外衣”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的研究人員為軌道艙設計了一套厚度約2厘米的外衣,能高效隔離空間環境與軌道艙艙壁之間的換熱,外衣表面還有一層華麗的復合膜,來提高飛船對軌道原子氧等粒子的防護能力;在返回艙外表面,噴涂了特殊設計的有機熱控涂層。付楊說,他們為飛船設計的神奇“外衣”就像人類的衣服一樣,天冷時能保暖,太陽照射時能防曬,同時還能隔離灰塵等有害因素對皮膚的傷害。
細節10逃逸發動機巡天的“定心丸”
發射神舟飛船的火箭頂端有個類似避雷針的尖塔狀裝置,這就是由航天科技集團四院自主研制,被稱為航天員“生命之塔”的逃逸救生系統,承擔著航天員安全救生使命,為航天員放心巡天提供了安全保障。
細節11回收著陸系統安全返航法寶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神舟飛船副總設計師榮偉說,五院508所先后攻克了特大型降落傘、著陸緩沖、多模式回收程序控制等關鍵技術,研制了目前國內回收質量最大、著陸速度最低、可靠性安全性最高、系統最復雜的一套航天器回收著陸系統。
探秘
河工大育種材料
開啟太空實驗旅程
17日,搭載有河北工業大學理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和天津貝可爾科技有限公司育種材料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這是生物物理所繼神舟八號、神舟十號、實踐十號以及天宮二號之后的第五次太空搭載實驗。
神舟十一號飛船這次升空要執行與天宮二號交會對接,航天員將取回河北工業大學在9月15日搭載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中的育種材料。這標志著此次試驗實現了“同一植物物種、同一太空軌道、不同時間尺度”太空育種實驗目的,這對于航天育種實驗數據的積累和太空輻射理論的研究是一次彌足珍貴的機會。
訪談
航天服“科技加時尚”
實現多項特殊功能
有關方面從上海東華大學獲悉,景海鵬和陳冬兩名航天員的多款航天員服裝由東華大學研發設計團隊研制,充分體現了“科技加時尚”的設計理念。服裝的主持設計者、東華大學周洪雷副教授介紹,服裝突破以往單一用色模式,在天空色湖藍基礎上加入象征地球天際線和外太空色調元素,深淺明暗的變化搭配,看起來更立體飽滿有層次感;工藝上多以立體直線條為主,前肩隱喻航天飛行軌跡的“S”形弧線與前胸象征勝利的“V”形直線拼條呼應,呈現粗細曲直和諧之美。
設計團隊設計研發保障航天員太空和地面工作生活全過程的系列專用服裝,其中,既包括航天員在軌工作生活的工作服、鍛煉服、休閑服、失重防護服、睡具等,還有常服、任務訓練服、專用服飾等地面任務服裝等數十個種類,這些專用服裝不僅要確保實現多項特殊功能,還融入中國特色設計元素,為航天員增添時尚氣息。
據悉,全系列航天服及配飾的款式、顏色、圖案、質地等不僅彼此之間相互匹配,還與艙室環境相融,體現中國特色文化元素和時代特征,體現航天員群體的職業特點和精神風貌。各具功能的不同類型服裝,有的能夠幫助航天員在長時間太空飛行中起到對抗失重導致的肌肉萎縮,有的還能呵護航天員調節他們的情緒和心情,同時還要考慮艙內光線環境下進行攝影、攝像和圖像傳輸后的顯示效果。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