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張灣區統計局獲悉,元至9月該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501.7億元,同比增長10.9%,其中汽車
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
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分別同比增長11.2%、142.7%、84.3%。
今年以來,該區圍繞“產業第一、工業優先”理念,通過科研攻關、創新管理、精準服務、適應市場等方式,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為做大做強工業經濟注入強大“內生動力”,全區工業企業發展勢頭強勁。
科研增強企業“后發優勢”。科技含量決定了企業產品價值。目前,該區企業以新產品研發、產學研合作為抓手,廣泛應運數控機床、大型加工中心、專業化流水線等,著力增強企業“后發優勢”。截至去年底,轄區擁有高新技術企業42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家,省級工程技術中心9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6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14家,院士工作站4個,博士后工作站1個。專利授權274項,其中發明專利34件。轄區80%企業與大專院校建立產學研聯系。
創新讓企業煥發“新活力”。面對經濟下行壓力,該區不等不靠、積極作為、真抓實干,引導企業創新管理方式,通過組織企業上市、鼓勵企業強強聯合、助推企業合并重組等,向市場“要利潤、提質效”。現如今,該區掛牌上市企業達21家,占全市掛牌企業的三成;全區共有20余家企業成功實現了合作重組,煥發了勃勃生機。該區通過鼓勵企業上市,讓過去許多“夫妻店”、“父子店”變為董事會制,“家長制”管理模式逐步轉變為現代企業管理模式,全區企業競爭力快速提升,企業上市后供貨訂單大幅增加,融資渠道更加多元,轉型發展實現新跨越。
“精準服務”助力企業發展。貸款、辦證等問題,一直是困擾轄區企業的難題。該區以“產業第一、企業家老大”理念為指導,陸續出臺支持小微企業若干意見,與建行十堰分行聯合開展“助保貸”業務,籌集資金成立了產業發展基金,積極爭取市財政“過橋”資金,成功創建了國家級示范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對科技型、創新型工業企業在融資貸款、技術改造、人才引進、外拓市場、節能環保、兩化融合等方面給予引導和支持,有效為企業“減負提速”。該區還通過開展“保增長、惠民生、促發展”、“萬名干部進萬企,創優服務穩增長”等活動,收集梳理企業難題,及時為企業提供“精準服務”。5年來,共為60余家企業解決了規劃、土地、房產等手續辦理難題,通過“助保貸”平臺累計為20余家企業投放貸款1.3億元;發放產業發展引導基金3000多萬元;向上爭取各類項目30余個,幫助企業爭取各類扶持資金約2.1億元。
主動適應市場“天地寬”。汽車零部件產業是該區主導產業,轄區大部分本土企業主要配套東風公司各專業廠,面對嚴峻市場形勢,該區企業一面鞏固老市場,一面開拓新市場,主動適應市場變化,取得了良好成效。如十堰浩凡工貿有限公司,除了為東風商用車公司配套車架生產等業務外,在漢川市建設新廠房,為比亞迪汽車生產內飾、座椅等,今年該公司銷售量同比增長12%;十堰鑫亞公司想方設法打開陜西、武漢、襄陽等地乘用車市場,產品結構從原沖壓件擴展到注塑件,2016年預計實現產值1.2億元,較上年度翻一番。
(來源:全球五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