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儀表網 儀表產業】若非有十余位業主公開表達對“智能電表”計量精準度的疑問并尋求回應,智能電表作為“新聞主角”還停留在今年8月份“絕電挑戰”的真人挑戰賽:6組選手,6間公寓,為期5天4夜,24小時直播,累計200萬人觀看,最高峰時期34萬人同時在線,眾目睽睽之下,6只最新款的智能電表實時顯示電流度數,經計算后電量竟然精確到0.01度。
(工作人員檢定智能電表)
這意味著,一絲一毫的電流都無法“得過且過”,智能電表它能敏感并且準確地捕捉到哪怕是一個小燈泡做功時通過的微弱電流,對比原本用戶熟悉的機械表,兩者的計量精度之差便會體現在電費單上。
但是,既然智能電表要走入千家萬戶,那它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合規性就必須經得起大眾考驗:它到底是什么來頭?它能輕易被人做“手腳”嗎?計量更精確了,以后想省電費該怎么辦?……
深圳明年底智能電表全覆蓋 對于反映情況的大部分業主而言,今年的4月7日是一道“分界線”:在這一天之前,記錄家中用電量的是機械表,由小區物業所安裝;從這一天起,則改為了由供電局接管的智能電表,這是一種全電子式的電能表——由電子元件構成,應用計算機和通訊等技術,以智能芯片(如CPU)為核心,具有豐富的傳感數據、多費率計量、雙向數據通信、防竊電、用戶控制、交互等功能,是經國家認定的高科技產品。
據了解,智能電表從萌芽到發展至今,已經將近20年,在國內的使用量已突破4億只,機械表的生產份額則相應萎縮,例如深圳供電局在2012年后已不再采購機械表。
智能電表生產廠家入門的第一道“檻”是CMC證(計量器具型式的批準證書)。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會對企業的產品、生產設備和生產能力等進行全面評估,證明其具備相應的生產制造能力后方可頒發。
“智能電網”是當下的一個熱詞,是智慧城市建設的基礎,而智能電表是智能電網基礎數據的重要來源。按照國家“十三五”規劃,2020年將全面進入“電網2.0”時代,實現智能電表100%覆蓋。各地方的時間表又有不同,例如深圳供電局在如今200多萬戶、全市65%的智能電表覆蓋率的基礎上,預計實現100%全覆蓋的節點為2017年底。
智能化已成為當今一種不可逆轉的社會潮流。除了智能電表外,水電氣熱四表的遠程自動抄表亦正在逐步走入家家戶戶。隨著水電表(熱)四表在全國范圍內的智能化改造,智能管理自動化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便利。
三道“安全鎖”確保智能電表百分百合格 一只電表在生產過程中有哪些“質量關”要過?是否有可能被人為調快?……圍繞這些有關電表質量的疑問,我們先后采訪了兩家業內知名的智能電表生產企業。
寧波三星電氣技術總監馮一頌以電網公司的招投標為例,解釋了如何保證每只智能電表全檢合格的流程:
首先,電表的技術標準都是統一由電網公司根據國家標準制定的,必須是等于或者高于國家標準,電表廠家會按照技術標準進行設計產品并且確保內測合格;
其次,產品必須分別通過資質管控的“三道關”,即由國家質量監督局、電網公司以及第三方機構的檢測或評估,才具備投標資格;
再次,只有通過電網公司對產品的全性能測試后,廠家才會進入批量生產,在出廠前檢驗合格后加裝鉛封才出庫;
將產品送到電網公司后,還會進行全性能抽檢和誤差等性能的全檢,確保沒有問題后再上一道鉛封。
總之,所有電能表必須經過取得國家法定授權的檢定機構檢定合格才能安裝使用。
如果檢測不過關會如何? 廣東深圳科陸電子電能表事業部總經理張虔表示,交付電力公司的產品,在檢測過程中如果遇到不合格率超標或者現場出現質量問題,生產企業將面臨批次整改、退貨甚至取消訂單的處罰,同時還可能影響后續的招標;在產品的全生命周期內,還需要接受民眾和質量監督部門的監督,一旦有問題同樣要受到處罰。而作為電力公司,同樣也要接受民眾和監督部門監督,因此制定了嚴格的驗收條件和嚴厲的處罰措施,來確保產品質量。
鉛封是電表的“安全鎖”
深圳供電局計量中心計量檢測部主管王波透露,電表上除了“出廠鉛封”和“檢定鉛封”,還有一道“安裝鉛封”,各自界定了廠家、電網企業以及安裝方的責任,每一環都是確定100%合格才會“上鎖”。
由于智能電表需要24小時不間斷運行,周邊環境的高溫是否會影響讀數?王波表示:制造商在正式生產智能電表前,需要將產品通過國家的型式試驗,其中包括環境影響試驗和氣候影響試驗等;送到供電局后,在每批智能電表投入運行前,要進行全性能試驗驗證,例如會把電表放在-20~85℃的試驗環境下做測試,確保日常使用環境下每一塊電表性能穩定。若市民對自己的電表有疑問,也可以送至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等第三方機槍進行專業檢測。
深圳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專家盧文斌表示,送到該院檢測的智能電表,采用的是不開蓋方式檢定,無論是檢測的過程還是檢測完成后出示的報告,背后的法律依據都是國家的《計量法》,絲毫不會影響鉛封,“整個檢測過程僅為1小時40分,市民可以全程觀看”。
智能電表會計量之前很多不能計量的小功率電器耗電
為何更換智能電表后,會感覺比以前的機械表走得快?深圳科陸電子電能表事業部總工程師賈羅解釋說:老式的機械表,根據其工作原理,隨著使用年限的增加,會有一定的磨損,導致誤差越來越大。一定年限后,使用一些很小功率的電器時,如電源插頭不拔、電視待機、手機充電等,可能電表就不會走。現在更換的智能電表,相比使用了好幾年的機械表而言,靈敏度也更高,很多之前不能計量的小功率電器的耗電也會被準確計量。特別是現在居民家里的小功率電器日益增多,而且處于長期待機狀態,比如充電器、有線電視機頂盒、電視機、wifi路由器等,積少成多就會讓居民感覺智能電表會比以前的機械表走得快。
據測算,小小的機頂盒,待機一天耗電量就高達0.4度,電視機待機一天耗電0.2度,若使用額定功率為3000瓦的中央空調,在不制冷、不拔插座的情況下,待機一天的耗電量可達1.44度,相當于1個月就要多交20多塊電費……深圳供電局計量中心安生與資產部主管李芬建議,為了減少不必要的耗電,建議大家在家用電器不需要使用的時候,用正確的方法關閉電源,例如拔下電源插頭,減少電量浪費和電費開支。
“即使智能電表比機械電表靈敏,但并不會造成大幅度的電費增長”。李芬認為,如果存在漏電點或者被偷電的情況,也會造成電費異常,需要相應的方法進行排查。
針對各位業主反映的情況,深圳供電局市場營銷部技術應用科副科長李偉華表示:該局可以組織相關專家一起深入社區,針對大家的疑問,進行面對面的解釋溝通;如果有需要,還可以幫市民現場檢測電表,或者以測算家用電器功率、看看到底節能與否;接下來,該局還會就智能電表進行線上線下的主題宣傳,例如即將于近期舉辦的2016年“電網開放日”,就特地新增了“電表揭秘”線路供市民一探究竟。
(原標題:智能電表不會造成電費大幅度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