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前,石墨烯的發現者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獲得了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自此,有著“黑金”和超級材料之稱的石墨烯以絢麗的姿態在全世界掀起了研發熱潮,尤其是在中國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國內的高校、科研院所、企業、資本都在積極探尋石墨烯背后的機會。
石墨烯產業需標準正本清源
石墨烯開啟二維材料之窗
在科技突飛猛進的今天,如果沒有適宜的材料做支撐,科技難以轉化為理想中的實際成果,更談不上大規模應用。因而,科技與材料結合的矛盾,深深地困擾著我們。
“我們渴望一種絢麗的超級材料,具有多種優異性能的石墨烯帶給人們無限的遐想。”銀基烯碳新材總裁范志明告訴《經濟》記者。石墨烯是由一個碳原子與周圍三個近鄰碳原子結合形成蜂窩狀結構的碳原子單層。2004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教授安德烈·海姆和學生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合作,用透明膠帶將石墨烯從石墨中剝離出來。正是它打破了二維材料在常溫壓下不穩定的“定論”。
“過去我們研究的都是三維材料,石墨烯為人類打開了二維材料之窗”,這一點甚至比石墨烯本身更具價值,而它往往被忽略了,江南石墨烯研究院院長張朝暉在接受《經濟》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國外的科研團隊在其他二維材料的研究上投入了很大的人力和物力。盡管國內也有科研團隊在研究其他二維材料,但大部分精力主要集中在石墨烯的研究上。
事實上,石墨烯熱也催生了硫化鉬、黑磷等二維材料的學術熱,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石墨烯與新能源材料課題組長陳成猛告訴《經濟》記者,目前石墨烯已進入產業化軌道,而其他二維材料大多仍停留在實驗室階段。
據統計,我國石墨烯專利和論文位居全球首位,也反映出國內石墨烯的科研熱。張朝暉認為,石墨烯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并非易事,需要長期、系統性的研究。“目前國內發表的論文很多,深究起來卻發現不少論文缺乏系統性。”有些科研人員可能疲于爭取科研經費,需要不斷地想出新點子,導致基礎研究缺乏連貫性,猶如修了很多斷頭路,對產業界沒有太大的促進作用。在科研熱的背景下,張朝暉建議科研人員應踏踏實實地做研究,懂得放長線釣大魚的道理。
政策熱推動了石墨烯產業
國內科研熱也折射出國家政策熱。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兩年內3次考察調研石墨烯,并在參觀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國家石墨烯研究院時指出,“中國是石墨資源大國,也是石墨烯研究和應用開發最活躍的國家之一”。
《中國制造2025》、《“納米科技”十三五重點專項》、《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等多次提到石墨烯。三部委出臺的《關于加快石墨烯產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到2020年,要形成完善的石墨烯產業體系。范志明告訴記者,國內石墨烯熱主要是由國家政策推動的。中國是制造業大國、材料大國,同時也是石墨大國。提前對學術和產業進行布局,有可能讓中國在石墨烯領域彎道超車,跨入世界前沿。“這是石墨烯被中國列為戰略性新材料的原因之一。”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智林杰告訴《經濟》記者,在發展石墨烯產業的同時,可以促進與石墨烯相關聯的其他產業與技術的進步,具有以點帶面的作用。我國雖是石墨大國,遺憾的是我國石墨產業的整體技術水平比較落后,至今尚未引起業界的高度重視。這可能對未來石墨烯的產業發展,尤其是高端石墨烯的產業發展產生負面影響,也可能導致中國在未來的石墨烯產業競爭中失去定價權。
國內各省市也在逐漸重視發展石墨烯產業。江蘇常州和山東青島是石墨烯產業發展較早的兩個城市,已成為兩個國家級的石墨烯產業化基地。此外,浙江寧波、廣東深圳等城市的起步也較早。目前,石墨烯產業的發展正在從沿海向內陸進行蔓延,四川、內蒙古、廣西、寧夏等省區也在大力發展石墨烯產業。
北京在石墨烯領域已經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其中北京市科委啟動了《石墨烯科技創新專項(2016-2025)》,力爭在石墨烯材料制備及應用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搶占全球石墨烯科技制高點。此外,北京還在積極籌建北京石墨烯研究院。中關村豐臺科技園正在建設石墨烯產業園。
標簽:石墨烯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