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儀表網 儀表產業】由于近年來出現多型號并舉、多階段任務并行的復雜局面,使傳統的總裝生產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滿足多型號生產及轉換快速響應的要求,也影響了產能的擴大。為促進產業發展,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在近期舉辦了航天科工裝配及系統集成技術交流會,會議得到了15家航天產品總裝廠的大力支持,吸引了30多位專家、領導出席。
會議現場
早前,航天產品總裝的傳統生產模式還在采用紙質介質,內容以文字、圖表和二維圖紙為主來指導生產現場,即工藝管理過程基本依賴紙質文件,操作者利用專用工具、工裝進行單機手工裝配。近年來,隨著
制造業的升級,智能化程度越來越高,新工業革命和中國制造2025的號召下,智能制造轉型升級成為必然。會議上,趙吉賓研究院發表了對于航空航天先進制造
裝備話題的看法,并向與會人員分享了研究所的最新進展。
航天科工裝配及系統集成理事會是航天總裝行業進行工藝與技術交流的重要平臺,對推動行業技術發展與進步有重要作用。會后,在沈陽自動化研究所人員的帶領下,與會專家參觀了水下條件實驗室、工業4.0示范生產線和無人機實驗室。
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在航天產品總裝的工藝與技術領域已經具備一定經驗,與南京晨光集團聯合開發的“航天產品總裝智能車間”項目前期成果就已得到廣泛認可。該項目主要利用工業物聯網、新一代智能工藝等,全民提升質量、效率及資源利用率,充分滿足先進航天
裝備制造業謀求跨越式發展的要求。
研究所也憑借在該領域的優秀技術先后中標南京晨光集團項目和上海航天精密機械研究所航天產品智能對接測量集成平臺項目,這是對沈陽自動化所在航天產品總裝智能制造技術領域能力的認可,同時也標志著研究所對智能總裝制造技術的研究由論證規劃階段正式進入實質性實施應用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