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科學裝置建好不容易,用好更加任重道遠。它需要有優秀的人才,來讓它在科創中心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日前,國家蛋白質科學研究(上海)舉辦第一屆全國用戶大會,來自全國56家單位的近300位代表表達了一個幾乎相同的需求:越前沿的科研,越需要特殊的技術支持,希望蛋白質設施能不斷研發新技術,幫助用戶做出更好的科研。
要實現這一點,最迫切需要的就是人才。最新出爐的上海“人才30條”已提出“優先引進重大科學工程、重要科研公共平臺、大科學研究中心、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高層次人才”,蛋白質科學中心主任雷鳴說,中心正需要引進大量優秀科學家,期盼這些政策可以早些落地。
設施需高水平應用
蛋白質上海設施自2013年籌建以來,截至2016年8月,已累計運行超過18.5萬小時,設施用戶、科研團隊、技術團隊共發表SCI論文70余篇,包括在《自然》《科學》《細胞》這3種國際頂級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6篇,研究成果涉及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結構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生物物理學、微生物學、藥學、化學生物學等多個領域———高水平成果產出不斷加速,這座被譽為蛋白質研究“國之利器”的大科學裝置正鋒芒初顯。
在日前舉行的第一屆全國用戶大會上,著名病毒學家、中科院院士高福說,從原子層面看清蛋白質結構,需要多種先進實驗設備,對于一個實驗室而言,不可能同時擁有這么多昂貴的設備,因此必須尋找不同渠道來最終完成實驗。而蛋白質設施把眾多一流蛋白質科研設備匯聚到一個院子里,這使得科研周期大大縮短,為中國科學家爭搶第一贏得了時間。
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學術副所長、中科院院士邵峰的課題組每年都要到蛋白質設施來好幾次,“自從有了上海光源和蛋白質設施,中國學者不必遠赴海外實驗,對國內生命科學的研究推動很大。”不過,科研儀器總是不斷發展,近兩三年,隨著電鏡技術的發展,第三代光源對蛋白質研究的重要性在下降。“蛋白質設施的儀器也是一樣,如果不能及時進行技術開發,只消幾年,它就難以為科學家提供一流的科研服務。”邵峰說,作為一個用戶,他希望設施能夠不斷研發出新技術———好馬還要配好鞍,高水平的儀器應用,將為科學家挑戰更多“不可能”提供可能性。
盼人才政策盡快落地
邵峰的話,代表了很多用戶的渴求。而這也是中心主任雷鳴最為急切想解決的。
最近,中心的技術人員與上海交大、浙江大學合作,正在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微流控結晶溶液配置裝置?!斑@種設備可以把蛋白質實驗所需的耗材成百倍地下降,從微升級降為納升級?!崩坐Q說,這可以大幅降低實驗成本,使蛋白質篩選效率更高———如果實現產業化,這臺設備將會非常受實驗室歡迎。
“現在,這樣的研發只能靠科研人員在運行維護設施之余的業余時間來做?!彼f,中心需要更多高級研發人員來挖掘技術“金礦”,而發展先進實驗裝備只是其中之一。他打了一個最簡單的比方,一把大刀可以使出不同刀法,而研發更厲害的刀法、打造更鋒利的大刀,都需要武林高手、兵器行家來共同創造。設施運行3年來,雷鳴最渴求的就是更方便、更順利地引進高級技術人才。
不過,此類人才絕對不是一般的實驗技術人員,他們都是優秀科學家,引進他們,職稱序列怎樣走?人員編制、薪酬怎么解決?項目經費何處申請?最近出臺的“人才30條”提出“優先引進重大科學工程、重要科研公共平臺、大科學研究中心、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高層次人才”,作為隸屬于中國科學院的“非地方科研機構”,蛋白質設施如何享受這些政策?
雷鳴期待盡早看到相關實施細則,讓他可以放開手腳,廣招賢才,“一流設施‘保先期’也就5-8年,已經匆匆過了3年,真要抓緊時間了!”
標簽:大科學裝置 蛋白質設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