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高端醫療器械市場進入發展期,但核心技術與服務依然是企業的發展痛點。筆者調查發現,包括東軟醫療、賽諾威盛、廣藥白云山在內的企業加速進入高端醫療設備市場。長期以來,高端醫療設備市場超過80%的份額由跨國公司壟斷。盡管擁有自主研發實力的國內高端醫械廠商崛起,但不可避免的是仍處于在國外購買核心零部件,國內組裝的狀況。
企業紛紛布局
國內高端醫療器械市場長期被外資壟斷的局面開始發生轉變。中國醫學裝備協會理事長趙自林表示,我國的醫學裝備產業已經步入黃金發展時代,行業發展將迎來翻天覆地的變化,預計到2020年,醫療設備市場規模將突破8000億元。龐大的市場規模吸引國內眾多企業紛紛布局高端醫療器械。
近日,賽諾威盛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賽諾威盛”)正式推出自主研發的“精廣角”系列CT。據了解,此次推出的產品在76厘米大孔徑、20線對空間分辨率上實現突破。資料顯示,賽諾威盛成立于2012年,目前已取得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和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的雙認證。
事實上,不僅賽諾威盛一家企業將靶頭指向高端醫療器械。7月,東軟醫療完成股權交割,開啟上市倒計時。據東軟醫療CEO武少杰介紹,隨著高端市場的逐漸發展,以CT等影像設備研發制造為主要業務的東軟醫療將上市計劃提上日程。同時,武少杰透露,未來東軟醫療將在高端醫療器械研發上加大投入。
同樣對高端設備感興趣的還有在醫療器械領域主要以批發、銷售、進出口業務的廣藥白云山。今年初,廣藥白云山宣布布局高端醫療器械研發,首期以生產兒科和骨科專業MR機為主。不管是國內知名軟件公司還是制藥巨頭抑或是專注于發展醫療器械的企業紛紛加大馬力發展高端醫療器械,希望在該市場分一杯羹。
爭搶基層醫療市場
國內高端醫療器械市場得以發展主要受益于政策扶持。根據相關統計,僅在2015年國家就出臺了18條相關政策扶持國內醫療器械發展。
北京商報記者查閱相關政策內容了解到,這些政策主要集中在采購、研發生產技術等方面。市場能夠發展的重要指標無疑是產品是否能夠售出,上述政策在銷售方面為國內企業提供便利。目前,國內多數企業將主要市場放在基層醫療機構。
據賽諾威盛總裁付詩農介紹,賽諾威盛研發的CT主要銷售市場分公立和私立醫療機構。其中,公立醫院的客戶群主要是二級及以下。私立醫院中,年收入過億的醫療機構很少選擇國產CT,年收入在5000萬-6000萬元的醫院是國產CT的布局重點。
基層市場早已成為跨國醫療器械廠商布局重點,國產品牌進入也將面臨激烈競爭。早在2009年,GE全球啟動“健康創想”戰略,宣布在未來六年內投資30億美元,開發100種能增加醫療覆蓋率、提高質量并降低成本的新產品;西門子推出了面向經濟型產品的S.M.A.R.T戰略,對醫療業務做出劃分,40%立足于基礎醫療,60%面向中高端。
北京鼎臣醫藥管理咨詢中心負責人史立臣表示,醫療器械市場主要有三甲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兩大塊市場,基層醫療機構因資金短缺和國家支持醫療設備更換,國內企業較容易打開這個市場。
核心技術缺失
在高端醫療設備市場超過80%份額由跨國公司壟斷的背景下,“國產化”一直是近年政策和行業當中的主旋律,“我們醫院用的核磁共振設備等醫療器械主要是西門子的,國產設備的質量還有待提高。本土企業是可以生產醫療設備,但是儀器的重要部分國產技術還是不行。”某三甲醫院醫生坦言。
付詩農介紹,公司生產的CT產品零部件供應商包括海外和國內,國內主要是以機械加工和電子化加工為主;特種材料加工、微電子類加工和真空電子類加工主要依靠國外供應商。在零部件采購方面國內占比較大,但采購金額國外較高,在50%以上。
某不具名分析師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現在國內有一部分技術確實擁有自主研發能力,但較為核心的部件依然無法突破,需要到國外購買,回國組裝。但這種情況下售后損壞維修成為一顆不定時炸彈。國內高端醫療器械市場現在開始進入發展期,核心技術以及售后服務依然是各醫療機構關注重點,同時也是國內企業需要克服的難點。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