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首屆中國國際鉛酸蓄電池技術交流會在四川召開。隨著《中國制造2025》行動綱領的實施,中國鉛酸蓄電池行業正在進入一個重要的發展時期,技術進步,創新發展已成為行業主題,鉛酸蓄電池生產技術、再生鉛回收冶煉技術等的創新發展也在日益加速。
為推動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促進國內外交流與合作,中國電器工業協會鉛酸蓄電池分會、全國鉛酸蓄電池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國家蓄電池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等聯合主辦了該技術交流會。
在會上,圍繞鉛酸蓄電池的最新技術與應用、廢舊鉛酸蓄電池的回收再利用、智能制造在鉛酸蓄電池生產過程中的應用等行業熱點問題,來自中國、日本、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的百余位鉛酸蓄電池行業專家、學者、知名企業代表進行了探討。
啟停電池漸成熱點
近年來,國家不斷加強對鉛酸蓄電池行業的規范。在環保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9部委聯合整治后,2012年工信部還出臺了《鉛蓄電池行業準入條件》,明確提出,企業準入產能50萬千伏安時(新建、改建)、20萬千伏安時(現有)、100萬千伏安時(極板、現有)的硬性指標,并在安全防護距離、工藝與
裝備等多方面提出要求。
重拳治理下,一大批規模小、工藝技術落后、污染治理水平低、廠址衛生防護距離不符合要求的企業被取締關閉,全國的鉛酸蓄電池生產企業也從頂峰時的3000家左右減少到了500家左右,行業的環保水準顯著提高,尤其是清潔生產實際運行質量已與國際同行先進標準對接。
“近十年來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中,中國鉛酸蓄電池已逐步發展成以自動化設備為主線、占世界總量三分之一的產業。隨著當前中國制造2025的推進,鉛酸蓄電池產業進入升級轉型的重要時期,鉛酸蓄電池產業技術都在日益加速,與之配套的設備也在不斷的求新和升級發展。”中國電器工業協會鉛酸蓄電池分會理事長、沈陽蓄電池研究所所長張瑞介紹說。
在日新月異的技術發展中,啟停電池正在逐漸成為一個熱點。
“啟停電池現在已經是一個很熱門的話題了。它在市場上越來越普及,在歐洲有60%的新車全部配備啟停系統。”加拿大泰克投資有限公司博士克勞斯伊梅爾斯一言概之。
對此,日本杰士湯淺國際理事、汽車電池事業部生產本部長山口義彰的觀點非常明確:全世界都面臨著環保問題,不管是在日本、美國,還是在中國,大家對如何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都制定了嚴格的法律,而其中節能環保型汽車的研發至關重要。“能夠實現二氧化碳排量減少的汽車種類很多,但由于混合動力汽車需要相當復雜的汽車系統,成本會大幅度提升,而啟停汽車成本沒有太大增加,所以在未來將會得到大量普及,其銷售也會有一個長足的發展。”
他給出了一組數據:日本國內啟停汽車的銷量正快速增長,2011~2015年其實際銷量遠超當初預測,而今后也將繼續增長。“日本一年也就600萬輛的汽車保有量,其中有300萬輛都是混合動力汽車。2015年日本新車市場中的輕型車及小轎車幾乎都采用啟停功能系統。我相信,未來中國也會是這樣的趨勢,到2025年啟停汽車的銷量能達到1840萬輛,占據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
他還透露說,日本的株式會社矢野經濟研究所預測,到2020年全世界啟停汽車要比2015年翻倍,能達到4000萬輛。
“一般車輛的電壓是平穩狀態的,而啟停汽車就是反復充電放電的過程。與一般車用電池相比,啟停車用電池壽命能夠達到傳統電池的4倍。”山口義彰透露說,從開發之初在2009年推出第一代電池,經過幾個年代的改善,日本杰士湯淺現在已開發出了第四代啟停電池,并已在天津杰士及順德湯淺生產了。“目前我們在日本已開始研究第五代的新型啟停電池”。
再生鉛回收任重道遠
“全球大概每年需要1000萬噸鉛,其中礦鉛占了一半,剩下一半都是再生鉛。其中,中國每年的用鉛量接近全球一半,礦鉛不夠必須要由再生鉛補償。所以,再生鉛非常重要。”日本電池工業會部長長田章強調說,自2010年開始,世界上鉛的平衡向著需方傾斜,近年來由于鉛礦開采停滯、產量減少,且冶煉率降低,世界對再生鉛的需求在不斷增加。
盡管不乏戰略意義,但在中國的再生鉛領域,相關企業也是煩惱多多。
據江蘇春興集團副總裁馬永剛介紹,當前我國機動車和電動自行車的保有量分別突破了2.64億輛和1.98億輛,每年報廢鉛酸蓄電池260萬噸。我國從事鉛酸蓄電池綜合利用的企業有200多家,年產再生鉛160萬噸,占鉛產量的38%,分布在全國的15個省市。
盡管占有世界43%的鉛產量及消費量,享有世界上最大的鉛酸蓄電池生產國和消費國的盛譽,但中國再生鉛的占比卻遠遠低于西方發達國家的70%。而這與我國鉛酸蓄電池回收體系不健全、流向無序等問題密切相關。
據悉,目前國內廢鉛酸蓄電池回收有三大主體:社會群體回收量占總量的85%以上,再生鉛企業的回收量約占8%,蓄電池分銷商的回收量約為7%。由于三大主體從源頭就開始爭搶廢鉛酸蓄電池資源,使得回收價格虛高不下。
近年來,由于國際市場鉛價格下跌及廢鉛酸蓄電池回收價格居高不下,再生鉛企業面臨生產成本高、利潤逐步壓縮的局面,絕大多數再生鉛企業經營困難。而且由于大量資源流入非法生產企業,正規的再生鉛企業卻采購困難,經常“吃不飽”。
日本的再生鉛企業的經營狀況也不容樂觀。“從2012年開始,日本的廢電池基本上都運送到韓國去了,到2015年,有一小部分出口到了中國,這些導致日本國內的廢電池處理能力達不到,開工率只有70%,各再生廠商面臨經營惡化。”長田章告訴記者說。無獨有偶,韓國在今年6月也暴露出了再生鉛廠商的環境污染問題。
對此,業內人士曾有分析認為,真正到位的回收體系管理,其主要的任務不是解決誰是回收主體的問題,而是對回收環節進行立法管理。如美國,將廢鉛酸蓄電池定義為危險廢物,禁止隨意處置;回收主體基本與國內相同,專業回收公司、再生鉛廠、蓄電池經銷商,但流向只有一個,即再生鉛廠。而澳大利亞要求廢鉛酸蓄電池必須交給規范的再生鉛生產廠家進行處理,并由蓄電池制造商交付一定的危險廢物處置費。
“最近,日本政府正在盡快地商討對策方案,日本電池工業會與歐洲電池工業會、美國電池工業會也定期會議協商探討對策。”長田章表示,為此,日本鉛回收及處理制訂了遵循守法、持續性、使用者付費三個原則,蓄電池廠商要共同接受泛地域認定制度的認定,接受從客戶回收的使用后廢電池處理的委托,并委托處理商對廢電池進行處理。
中國的再生鉛問題也已經提上了日程。據悉,工信部制訂的《再生鉛行業規范條件》,目前正在公開征求意見。該征求意見稿對再生鉛準入企業的項目建設條件和企業布局、生產規模、質量、工藝和
裝備、能源消耗及資源綜合利用、環境保護、安全生產與職業衛生、規范管理等,都作出了詳細規定。 (來源:中國工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