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在线视频-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综合视频网-亚洲综合色秘密影院秘密影院-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當前位置:全球化工設備網 > 資訊 > 市場評述 > 正文

互聯網與制造業的相愛相殺的二三事兒

作者: 2016年09月30日 來源:中華機械網 瀏覽量:
字號:T | T
自從“中國制造2025”提出以來,互聯網與制造業的融合就已經是大勢所趨,就一定要使制造業突破重圍,就一定要使“互聯網+制造業”產生化學反應,就一定要發生“大事”!“互聯網+制造業”的融合“互聯網+制造業”是

    自從“中國制造2025”提出以來,互聯網與制造業的融合就已經是大勢所趨,就一定要使制造業突破重圍,就一定要使“互聯網+制造業”產生化學反應,就一定要發生“大事”!

    “互聯網+制造業”的融合

    “互聯網+制造業”是全人類的大事,為什么這么說?互聯網企業與生俱來的創新DNA讓他們不斷追蹤技術前沿,他們是全社會創新的引領者,是全社會全人類的潮流。而制造業又素被稱為“工業之母”,之前小編發過一個視頻,講的是如果沒有了工業,世界會變成什么樣,工業也是一切社會的基礎,所以“互聯網+制造業”的融合是全人類的大事!

    再看看最近這兩個融合發生的幾件大事,真可謂轟動一時,從谷歌的跨界造車和機器人,到和亞馬遜“同根生”的藍色起源太空探索公司發射了可回收火箭并成功實現著陸,再到Facebook進軍制造業。互聯網公司張開雙臂,積極擁抱制造業,幾大互聯網巨頭對制造業可謂是“情有獨鐘”。

    互聯網為何對制造業“情有獨鐘”?

    被稱為“摧毀”實體經濟的“罪魁禍首”互聯網企業,為什么不約而同進軍制造業呢?馬云在多個場合表達過類似看法,即待實體經濟復蘇、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成功之后,阿里的時代就會過去。他甚至自認,最后悔的事就是創辦了阿里,以至失去了很多寶貴機會。這話無疑說得有點矯情,但和扎克伯格的Area404實驗室一比,倒也能看出馬云的憂患意識。在互聯網經濟飛速發展的這幾年,中國傳統制造行業一直低迷,實體經濟不振。但實際上,許多前沿技術創新恰恰是硬件與軟件、制造業與服務業高度融合的,制造業恰恰是科技創新的主戰場。

    從Facebook進軍制造業來看:

    首先,制造業更多的是“硬”創新,創新出來的產品、技術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相比之下,互聯網創新更加務“虛”,更多的是服務和商業模式的創新。而要引領行業發展,抓住用戶,需要“軟硬兼施”。比如,Facebook聯手三星進軍VR領域,就是看準了頭戴式VR設備有望成為下一個智能手機,將在社交、多媒體、游戲等方面大放異彩,越早切入,就能越早掌握行業的主動權:一方面,借助智能硬件拓展企業業務領域和新的市場增長點;另一方面,通過把VR硬件和社交應用相結合,更好地把用戶黏在自己的平臺上。對于谷歌而言,雖然之前推出的智能眼鏡等硬件產品口碑撲街,但谷歌并不指望通過硬件發家致富,而是意圖通過對制造業的開拓,不斷提升其產品服務,加大在操作系統方面的話語權,其大力發展谷歌汽車無人駕駛系統、谷歌機器人操作系統就是佐證。

    其次,為現有業務提供服務。Facebook工程師斯賓塞·伯恩斯(SpencerBurns)表示,這個大小如半個橄欖球場的實驗室里,內含削鐵如泥的五軸噴水器和九軸銑車床,電子顯微鏡和CT掃描儀則可以幫助工程師對部件進行故障分析。在過去,如果將硬件測試項目外包給外部的實驗室,可能要花費好幾周,現在有了自己的實驗室,完成這些工作僅需幾天—從中可見制造能力對研發與創新的重要性。國際金融危機之后,美國重振制造業亦是基于對此的反思。

    實現智能制造離不開互聯網

    “互聯網+制造”不一定是智能制造,但是要實現智能制造一定離不開互聯網。智能制造是面向產品全生命周期,實現泛在感知條件下的信息化制造。智能制造技術是在現代傳感技術、網絡技術、自動化技術、擬人化智能技術等先進技術的基礎上,通過智能化的感知、人機交互、決策和執行技術,實現設計過程、制造過程和制造裝備智能化,是信息技術、智能技術與裝備制造技術的深度融合與集成。智能制造,是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的大趨勢。

    智能制造一定是“互聯網+先進制造”。“互聯網+工業3.0”是智能制造的雛形,智能制造一定是“互聯網+制造”的高級業態,即“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先進制造”。中國制造的智能化路徑,要以“互聯網+”為抓手,全面加快工業1.0升級、2.0補課、3.0普及、4.0示范,以實現生產過程的自動化、流程管理的數字化、企業信息的網絡化、智能制造的云端化,從而不斷注入新動力、開拓新市場。比如國際機器人聯合會認為,正在世界各地“服役”的100萬臺機器人直接創造了300萬個就業機會,并將在今后5年內在消費電子、食品、風能、太陽能、先進電池制造等領域再創造100萬個崗位。這是一個長期、漸進、累進、爆發的過程。

    制造業企業擁抱互聯網

    現在互聯網領域流行談情懷,大佬們恰好都有一顆要改變世界的心,通過在制造領域的探索,去創造出新工具為人類社會服務。

    在軟件蠶食世界的陰影下,傳統工業巨頭面臨互聯網公司的威脅時該怎么辦?當數據變得比實體更有價值時該怎么辦?作為物理世界最大的創造者,通用電氣的做法既不是嗤之以鼻,也不是把頭埋進沙子里,而是主動轉型,打造自己的工業互聯網。為此,通用電氣先給自己制定了個能達到的小目標,比如明年先讓自己的大數據分析業務掙它1個億美元。

    GECEO杰夫·伊梅爾特(JeffreyR.Immelt)回憶起2009年6月的一天,突然有一刻他陷入了沉思,當時他正在跟通用電氣(以下簡稱GE)的科學家討論研發中的噴氣發動機,他們給發動機裝上了許多傳感器,每一次飛行都能產生大量數據——但然后呢?

    數據有朝一日會變得跟機器本身一樣有價值,也可能比機器本身更有價值。但GE卻沒法利用這些數據。于是,Immelt決定要提高自身的軟件能力。GE這個制造渦輪機、飛機引擎、火車頭以及醫療影像設備的制造商,需要把自己當成Amazon和IBM的競爭對手。

    那時候GE正在試圖擺脫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回歸重工業的本源,他們把臃腫的金融業務GECapital大部分都剝離了出去。這一過程持續了數年時間,GE出售了幾十億美元的資產。今年夏天,政府機構“太大而不能倒”的金融機構短名單中已經沒了GECapital的名字,他們的重組奏效了。

    2011年,GE悄悄地設立了一個軟件中心,地點位于加州圣拉蒙,距離舊金山24英里。現在,圣拉蒙最重要的項目之一是開發一個行業級的操作系統——替工廠和行業設備,做出微軟Windows或GoogleAndroid。這個項目對于GE2020年要成為“十大軟件公司”的目標來說至關重要。

    互聯網企業與制造業企業哪個將引領潮流?

    互聯網與制造業正在積極的擁抱,相互融合發展,這對促進工業4.0以及中國制造2025的實施來說是件大好事,但是互聯網進軍制造業對于制造業本身的企業來說又意味著什么呢?尤其是那些引領行業發展的大企業來說,互聯網公司的進入對他們會是一個沖擊嗎?還是一股拼搏發展的動力?我想二者應該都有吧,那么今后制造業企業的發展將會如何?互聯網企業真的會跨界引領制造業嗎?還是制造業企業通過互聯網的手段繼續引領行業發展?

(來源:互聯網)
全球化工設備網(http://www.tupvw34.cn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違者必究.

標簽:

分享到:
免責聲明:1、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或者作者自行發布,本網發布文章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給訪問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同時本網亦不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適當處理!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