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李克強總理考察寧夏共享
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時,對其轉型升級之路給予高度評價,稱其實現了從“傻大黑粗”到“窈窕淑女”的轉變,要求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在全國推廣其轉型升級經驗。
為貫徹落實李克強總理的重要指示及有關批示精神,9月20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在銀川組織召開了全國鑄造行業創新發展及轉型升級經驗交流會,旨在交流推廣寧夏共享
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等典型鑄造企業轉型升級經驗,推進我國鑄造行業創新發展,實現從鑄造大國向鑄造強國轉變。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司長李東,寧夏自治區人民政府副秘書長許寧,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鑄造協會常務副會長張立波出席會議并講話。
解析示范企業成功經驗
鑄造行業是
制造業的基礎產業,是高端技術裝備創新發展的重要保障,在國民經濟發展中處于重要的基礎地位。2015年我國鑄件總產量達4560萬噸,已連續16年居世界首位,是名副其實的鑄造大國。但與工業發達強國相比,我國鑄造行業大而不強,結構性產能過剩問題突出,自主創新能力較為薄弱,專用鑄造裝備性能不高,能源資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較高。“十三五”是鑄造行業由大變強的關鍵時期,推進鑄造行業轉型升級時間緊迫,任務艱巨。
會議系統總結交流了寧夏共享裝備的轉型升級經驗,為全國鑄造行業提供參考和示范。一是以轉變觀念為引領,系統推進企業轉型升級。從思想觀念、產品、技術創新、設計制造、流程再造、內部管理、商業模式等八個方面推進轉型升級。二是以創新應用3D打印等新興技術為動力,推動傳統鑄造方式變革。開創了“鑄造3D打印等新技術+鑄造智能工廠”的新型鑄件生產方式。三是以數字化運營管理為手段,分步推進兩化深度融合。推動形成從新興技術在“點”上創新應用,鑄造智能單元“線”上集成,鑄造智能工廠新型模式“面”上構建,鑄造行業“體”上引領帶動的分步推進格局。四是以鼓勵員工開展“雙創”為保障,激發創新活力和動力。與中國鑄造協會、中科院、清華大學等機構開展了10余項產學研項目,并在公司內部搭建了創新平臺。
為全行業指明轉型路徑
會議要求,各地方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鑄造行業協會、鑄造企業等要強化協同,加快鑄造行業轉型升級步伐。一是推廣企業典型經驗。全面剖析寧夏共享裝備等代表性企業轉型升級、進行新舊動能轉換的成功經驗,形成完整案例,為鑄造行業企業轉型升級提供經驗參考。二是推動新興技術應用。建立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研究解決制約增材制造、工業機器人等新興技術在鑄造行業應用的工藝、材料、核心部件等共性問題,探索在鑄造行業建立基于增材制造技術的鑄造智能工廠創新中心。三是推進行業智能轉型。發揮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引領帶動作用,圍繞鑄造行業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網絡協同制造、遠程運營維護等智能制造新模式發展需要,打造一批系統解決方案并加以推廣普及。四是促進行業綠色發展。推進鑄造企業準入公告管理,加大鑄造領域先進節能環保技術、工藝和裝備的應用。五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一批有條件的鑄造行業企業轉型升級,開展技術改造和信息化建設。六是大力培育工匠精神。組織實施工匠培育工程,在鑄造領域推進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推動鑄造行業高技能工匠人才培養。
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及全國鑄造行業協會、重點園區、科研院所、骨干企業代表等共計700余人參加了會議并到寧夏共享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實地調研學習。 (來源: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