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主辦的第八十七期“經濟每月談”定于2016年9月19日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舉行,主題為化解過剩產能的思路與出路,中國進出口銀行原董事長兼行長李若谷認為,中國產能過剩的原因一個是鋼材標準低,一個是建筑標準比較低,另外是產能比較分散。
李若谷建議,中國煉鋼標準要提高,鋼材建筑標準要提高。別的國家都400—500,起碼我們提 到400—500的兆帕水平的屈服強度。另外,大力發展鋼結構建筑,提高鋼結構的百分比到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即40%、50%。合金鋼要下大力氣研發。 另外將一些產能向其他周邊國家轉移,比如水泥、平板玻璃、電解鋁等。
以下為李若谷發言:
陳文玲同志和中心的同志請我來跟大家交流的一個原因,是我曾經對鋼鐵問題寫過一個材料,也送給中央有關的領導同志。所以我從這個問題談起,然后再談到普遍的產能問題。時間有限,點到為止。我聽說今天來的有很多媒體的同志,一定不要過度解讀我所說的內容,只是一家之言。
我在去年搞調研的時候,對鋼鐵產能過剩問題有一些接觸,河北鋼鐵產能比較大,我去企業看了看。2005年那一年兩大鋼鐵企業,唐鋼、 邯鄲產能利用率分別是85%和88%。從本地來看,好像產能并沒有太浪費掉,因為一般的國際平均水平是80%—85%,這樣的利用水平比較合適的。我看了 一些其他的材料,覺得鋼鐵產能過剩在中國恐怕有多重原因,其中一個是我們的建筑標準過低,我們建筑用鋼國家標準是300兆帕,現在普遍使用的是335兆帕 屈服強度的鋼,而歐洲、日本、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這些發達國家的平均屈服強度建筑用鋼是400—500,我覺得我們的標準過低。比如唐山地震死了24 萬人,日本的阪神地震死亡6500人,汶川地震死亡69000人,中國的玉樹地震死亡2200人,魯甸地震死亡617人,而新西蘭克賴斯特徹奇市(音)這 個城市的地震沒有死亡率,地震強度是7.2,我們的魯甸6.5,玉樹7.1,汶川8.0,而發展中國家,比如海地7.0的地震死亡22萬人,尼泊爾7.8 級地震9000人,我們的水平和很多落后的發展中國家差不多,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數,說明我們的建筑抗震水平比較低,這是一個原因。
抗震水平低。即使比較好的房子,我們也是鋼混結構的。而鋼混結構用鋼平均每平方米是五六十公斤,像日本鋼結 構比較多,鋼結構上去以后,每平方米用鋼是在100—120公斤。我們現在鋼結構的建筑在中國整個建筑行業中占比是4—5%,美國是40%以上,發達國家 平均水平是50%左右,我們鋼結構的建筑比較低,不要說別的基礎設施了,我們很多基礎設施都不達標的,我們很多城市的地壓管網建設都是一年一遇,當年下大 雨就完蛋,暴雨就不行,下雨、中雨可以,應該說標準是比較低的。中國的人口比較多,國土面積也比較大,所以基礎設施非常重要,很多東西甚至不能按發達國家 的標準去算,因為我們人口比較多。地震帶,地質學家是從齊齊哈爾還有哈爾濱,云南那邊劃一條斜線,這條斜線的西部地區都在地震帶上,在地震帶上的建筑標準 是不是應該提高,這個問題都要考慮。
從人均用鋼的保有量來說。發達國家都是人均26—28噸,日本稍微多一點,是人均41噸,中國去年是6.4噸,今年又增加點,也許快到7噸或者多一點,都有可能。中國現在實際上處在工業化和城市化的 初級階段,并不是說已經完成了工業化或者已經完成了城市化,所以中國的用鋼量可能還沒有到峰值。大量的發展需要鋼鐵,中國的鋼,我記得1978年才達到了 我們1958年提到的超過“170”,就是“超英趕美”,那時候毛主席提出來“超英趕美”,一年鋼的產量1000多萬噸,可能1978、1979年才達 到。所以中國的鋼產量在改革開放以前是非常低的。我自己管過一段鋼鐵的建設,在人民銀行管亞行的時候,支持很多鋼廠,萊蕪鋼廠大家都知道,是一個比較主要 的國營企業的,萊蕪市基本上就是那個鋼鐵企業,90年代的產量年產50萬噸。我們幫他改造,投資完以后是70萬噸。中國的鋼產量在90年代以前是相當低的,九幾年才超過1億噸,后面發展很快,現在已經達到了12億噸。所以說前面累計量很低,農村的房子建筑標準是根本就沒有的,石頭、泥巴什么都行,這種房子是根本不抗震的,所以農村地區一地震就大量的傷亡。
鋼鐵企業現在面臨的突出問題一個是產能比較大,主要的問題是分散,我認為分散是一個非常大的問 題,工信部的統計,我們的鋼鐵企業300多家,平均一個省十家,全世界沒有產能這么分散的狀況,如果把凡是和鋼鐵有關系的企業連起來是2000多家,產能 的分散非常嚴重。剛才我講的,一個是標準太低,就是鋼材標準低;一個是建筑標準比較低;另外是產能比較分散。
這些問題如果不解決,我所知道的艦艇用鋼,三年以前都生產不了,成品率很低,現在成品率上來了。高端的鋼每年還要進口, 有的時候一千多萬噸,有時候幾百萬。現在發動機用的合金鋼都生產不了,高鐵輪轂的鋼過去生產不了,后來把瓦頓收購以后才可以生產。我們的工具鋼、刀具鋼生 產不了,比如我們收購了法國的盾構機企業,盾構機我們可以生產了。但是盾構機上面的刀具不能生產。我們鋼的水平還是比較低的。
其他的產能問題,我們現在幾乎沒有什么產業產能不過剩,中國的現象是比較突出的,生產出來什么 就過剩,一生產什么就過剩,中國的汽車生產不過是十幾年的歷史,我說的是大量生產,汽車大量進入家庭大概是2002、2003年的事,十幾年的時間,現在 汽車產量已經世界第一了。而且產能也過剩,電解鋁、平板玻璃的產能基本是過剩的,基本是70%左右運行,低于國際平均的標準。所以我們現在的產能問題變成 了什么?第一,過去是階段性的過剩,現在是長期過剩。第二,不是一個行業了,不是光是鋼鐵或者是五大行業,平板玻璃、電解鋁什么的,不是這個,幾乎所有的 行業產能都是過剩的,起碼都是多的。國有企業去產能面臨更大的困難,這些一些特點。
當然,中國的產能過剩有各種原因,比如產能比較分散,這是我們自己搞的,因為60年代中期以 后,我們搞“備戰備荒”,為人民,把大量的產業向內地轉移,就是有意要分散,怕打起仗來把這個廠毀了就沒有了,沿海地區的產能毀掉了就沒有了。所以大量的 產能向內地轉移,這是我們自己主動做的。改革開放以后,大家都發展,各個地方政府都是需要GDP的,而且中國的交通過去是不行的,比如都去鞍鋼、武鋼買 鋼材是不行的,交通有問題,無論是鐵路還是公路,現在鐵路、公路的交通雖然上來了,但還是有運輸不便的問題,如果四川沒有鋼鐵廠,建設需要用鋼去其他省份 買,運輸是一個問題,過去連車皮都找不到,很緊張。由于市場的分割,各地都要搞自己的鋼鐵廠,或者全產業鏈工業系統,省市工作的同志會有體會,運東西要車 皮在過去是非常困難的。
中國的鐵路通車公里數現在仍然低于美國很多,我做調研的時候是在兩三年以前,大概中國只有十一 二萬公里的運行鐵路,而美國當時就是二十三萬公里,我們是人家的一半。這幾年發展了一些,加了兩萬公里,慢慢發展起來,我估計現在也就十三四萬公里,比美 國還差點。美國的國土面積和我們是差不多的,但是我們鐵路的運行里程要比他少,公路運行里程也少于美國,美國是600多萬公里,我們是400多萬公里,基 礎設施我們還差很多。各地都要求自己地方發展GDP,所以各地都出土地政策、讓利政策,到處都有各種產業。過去電視機曾經有一陣在每個省都有生產線,湖南 建了生產線說將來江西、湖北到我這兒來買,湖北建了生產線說將來湖南什么地方到我這兒來買,結果大家都是這樣想的,所以就過剩了,就是一個地方的發展要 求,這是一個問題。
再一個問題,我們的產能過剩體現在低端,產品的技術水平都是中低端的,我提過很多問題,美國人跟我討論時,我說,那為什么你的波音,還有歐洲的空客就沒有產能過剩問題呢?全世界排隊去買。他如果只供給歐洲或者美國早過剩了,他占領的是全世界市場,而且是壟斷的,所以我們的產品產能之所以過剩,是因為我們產品的技術含量不行。我們都是大陸貨,你能生產人家也能生產,所以就容易過剩。但是你要是生產出來人家生產不了的產品,過剩問題就相對容易解決。所以我們消化、吸收、再創新的能力弱,里面有體制機制問題。
舉個例子,我去年去河北搞調研的時候,有兩個制藥廠,一個華北制藥長,一個石家莊制藥廠,石家 莊制藥廠已經民營化了,華北制藥廠還是國營的。石家莊制藥廠的董事長原來也是這個廠的,民營化以后等于收歸他和一個管理層所有了,十年前就開始投資研發一 種新藥,投了5個億研究這個新藥,現在這個藥已經研究出來,2015年上市,當年就是“25億”的收入。但是前十年是投入,不斷的投入,國營企業恐怕有問 題,因為是任期制,四五年就要換,現在投了什么成果都沒有,后面的人來了能不能繼續干也不知道,所以國有企業的機制就有問題,大家可能看到到沈陽機床廠的 一些報道,咬了半天牙決定投資,后來還是成功了。國有企業還是有很大的問題,比如制藥,我估計生物制藥這個行業很快也會過剩,現在很多省份、很多企業都要 搞生物制藥,但是他的生物制藥無非是把西方的東西拿來,然后再去搞,自己研發出來的東西很少,比如中國的中醫和西醫相結合,是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的,但是誰 去研究呢?沒人研究。研發力量不足,研發經費不足,人員不足,所以他搞生物制藥不是說原創性的這種,我們特別是把中醫研究透了,因為中藥是二十幾種成份, 不是某一個成份在發揮作用,是二十幾種藥材在發揮作用,比如為什么這個是三錢那個是二錢,沒有人去研究。然后整個經過熬制一個小時或者是兩個小時,化學反 應是什么,起作用的成份是哪些成份,集合起的作用沒有人去研究,或者研究得很不夠。如果能把這些問題研究透了,做成藥品,我們就有唯一性,有技術含量,你 去賣可能就沒有過剩的問題,全世界70億人口,藥的需求量非常大。但是我們這些方面都比較差。
我們現在消費水 平也不行,因為工資水平低,工資水平低是勞動生產率低,中國的勞動生產率普遍是發達國家的10—30%,今天早上我看統計局的數字,中國勞動生產率是美國 的7.4%。沒有勞動生產力,現在大家福利要上去、工資也要上去,當然是不可持續的。農村地區的人口還有六七億,但是農村地區的消費能力還是弱,農村地區 的勞動生產率更低,是中國普遍勞動生產率的20%—30%,這都是很大的問題。
另外是貿易規則的改變,原來是利益學說,我都是在美國學的,原來我并不懂比較利益學說,到美國講國際貿易的基礎是比較利益,誰利益比較大,誰就出口。這是一個環,在貿易上的順差就 在資本項下搞投資,就是資本項目回去,是一個環?,F在比較利益學說不行了,加了很多社會的內容,比如環境保護、勞工保護、競爭中立,這些東西加入以后就不 光是經濟問題了,變成一個社會問題,原來貿易是經濟問題,現在不管是社會還是各個方面的問題都包括進去,比較利益學說放棄了,不起作用了,所以中國生產的 多產能就會過剩,本來有利益就應該出口到全世界,但是中國受到貿易調查和反傾銷調查是全世界最多的。比較利益學說現在有問題,不再堅持這個了,修改了貿易規則。投資也不讓去,有各種審查,國家安全問題,其他問題,不讓你去,所以這個環就環不起來了,問題就全都出來了。
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問題,時間關系不可能涉及到。怎么辦?產能這么多怎么辦?我建議,比如鋼鐵 這種行業要提高標準,一個是煉鋼標準要提高,另外一個是鋼材建筑標準要提高。別的國家都400—500,起碼我們提到400—500的兆帕水平的屈服強 度,另外還有韌性標準。這些強度的標準要提高。不知道提高以后是不是有些企業可以自然淘汰,生產不了或者成本比較高就淘汰。
另外,我主張大力發展鋼結構建筑,提高鋼結構的百分比,在整個建筑行業的百分比,應該提高到發 達國家的平均水平,就是40%、50%。如果把鋼結構的問題解決了,主要是成本問題,從鋼混結構變成鋼結構,我調查的時候是每平方米要貴200多塊錢,建 筑企業自己出錢肯定不愿意,得用稅收或其他辦法給免除這種負擔才會發展鋼結構,要不然鋼結構成本高。這是一個辦法,就是提高鋼結構的水平比例。
還有一些產能,比如水泥、平板玻璃、電解鋁,實際是可以轉移的,是可以轉移到其他國家的。周邊 國家我都去過,比如蒙古、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再往遠一點,亞美尼亞、阿塞拜疆這些國家,很多國家都沒有水泥廠。哈薩克 斯坦水泥廠是我們幫他建的,烏茲別克斯坦也是我們貸款給他建的。非洲也沒有水泥,非洲平均每噸的水泥比中國的要貴5—6倍,這些產能是可以轉移的,當然不 能把一些落后產能轉移,有一些只能淘汰了,生產如果不符合環保標準的只能淘汰。還有一些是符合環保、符合先進技術水平的產能,完全可以轉移出去。但是轉移 這些產能要讓企業和這個地方有積極性,現在要轉移產能,政府如果沒有一定的支持,他很難做到。比如稅收上的好處,海外投資風險的覆蓋、保險等等,總得有一 些有利的條件企業才會做這個事情。我知道以前煉鋼廠整個非洲沒幾家,整個非洲10億人口,面積是中國的3倍,3千萬平方公里,但是人口比中國要少,也是 10億以上的人口,這部分人全年用鋼是4、5千萬噸,有大量的需求,但是沒有錢,也買不了。所謂需求不足,是發達地區的需求不足,世界人口分布和國土面積 分布,發展中國家占60億,70億里60個億是發展中國家,面積也是,整個拉美和非洲,加上東南亞、中亞,面積也是發展中國家占大頭。這些國家的需求沒有 釋放出來,因為沒有購買力,因此怎么能幫助他們發展,增加需求,也是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我們現在搞“一帶一路”,實際是有這方面的作用的,幫助他把經濟 發展起來,需求就上來了。這是產能合作的問題。
另外,產品的技術含量要提高,鋼鐵總是粗鋼不 行。我們很多合金鋼不行,要下大力氣研發。民營企業能不能收購國有企業?這個問題要研究,這是一個很大的政策性問題,表面上是沒有障礙的,實際上是比較困 難的,國有資產流失怎么辦?一個企業被人家收購,讓收購者沒有便宜可占,他肯定不會收購。美國80年代搞RTC的時候,很多企業幾塊錢就賣了,據說有一塊 錢就賣了的企業。但后來買這些企業的人很多人都成了百萬富翁、千萬富翁,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這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中國的工業化并沒有完成,現在所有的 工業品按工業產值和GDP的比例,中國好像已經實現了工業化,實際上不行,因為我們所有的工業產品,雖然能夠生產,但是生產這些產品的設備,尖端的設備、 先進的設備大多數都要靠進口,從紡織到核電,比如紡織產業,我去看過很多先進的紡織企業,機器是德國的、意大利的,接線頭根本不是人,是機器去接,發現斷 頭的地方機器自己會跑過來接上,而且還沒有瑕疵,中國生產不了。…大規模集成電路搞出來了,但是封裝機和光刻機是進口的,如果封裝機、光刻機不出口了怎么 辦?你還生產得了嗎?中國的工業化遠沒有完成。
有人研究價值鏈,中國到底在產業價值鏈的位置是什么,首先我認為中國的位置不會太高,比如封裝 機和光刻機有操作系統,操作系統都在人家手里掌握著,比如手機,我們現在用的高通操作系統,人家給你的是3.0、4.0版,但已經搞到7.0、8.0版 了,操作系統不掌握在自己手里也沒有用。你能生產手機也沒用,不是你的操作系統。我覺得中國的工業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有很多事情要干,解決產能過剩這 個問題,一個是到了必須解決的時候,另外一個是和中國整體發展概念,整體發展戰略要結合起來研究和出政策,而不是今天某某產業過剩了趕快滅他,這種辦法不 一定是科學的辦法,特別是要研究各種問題,我是以鋼鐵為例講的,鋼鐵產能是工業的基礎,如果把它破壞掉,將來再想恢復會花更多的錢。(來源:新浪綜合)
標簽:鋼鐵產能過剩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