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在线视频-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综合视频网-亚洲综合色秘密影院秘密影院-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當前位置:全球化工設備網 > 資訊 > 市場評述 > 正文

合鋼204萬噸煉鋼產能何以平穩謝幕

作者: 2016年09月21日 來源:中華機械網 瀏覽量:
字號:T | T
靜靜矗立的高爐,見證過繁忙與喧鬧,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變革。  1956年,馬鋼(合肥)鋼鐵公司的前身合肥鋼鐵廠動工。當年這家省屬最大鋼鐵聯合企業,曾經承載過無數合肥人的驕傲和夢想。  “當時,聽見高爐爐頂打

  靜靜矗立的高爐,見證過繁忙與喧鬧,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變革。

  1956年,馬鋼(合肥)鋼鐵公司的前身合肥鋼鐵廠動工。當年這家省屬最大鋼鐵聯合企業,曾經承載過無數合肥人的驕傲和夢想。

  “當時,聽見高爐爐頂打開后高爐放散的聲響,心中隱隱有一種不舍。”8月30日,馬鋼(合肥)鋼鐵公司黨委書記徐勁松說。

  60年風雨兼程,位于合肥東大門的這片土地,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寧靜。

  而10多公里外的合肥循環經濟園內,馬鋼(合肥)板材公司新上馬的板材鍍鋅生產線,正在加快建設。

  過剩產能如何有序退出?

  ——“不因包袱重而等待,不因困難多而不作為。”思想統一是前提,企業主動是關鍵,政府支持是保障

  “是停產,而不是檢修,這意味著4000多名員工要結束在公司的職業生涯,全體職工都經歷著巨大的思想波動。”談及關停時的情形,徐勁松坦言,這是當時面臨最大的壓力和挑戰。思想狀態波動,精力難以集中,工作容易出差錯,“比如公司的一位司機師傅,從市內到馬鋼(合肥)板材公司這段路幾乎每天跑一趟,但那幾天竟然跑錯路。”

  鋼鐵企業冶煉生產,涉及到高溫、危化品、放射源、危險介質等多種風險,關停過程在技術上存在著特殊的復雜性。以3座生產高爐來說,他們需要逐一關停,但停了一座,動力介質的平衡狀態就會被打破,必須重新令其保持平衡,否則就會造成安全風險。

  一方面,停產工作需要處處精細為重,另一方面,職工正在經歷停產帶來的思想焦慮。如何確保安全平穩關停,成為一道突出難題。

  關停一家擁有近60年歷史并且一直在生產經營的老企業,無論從決策層面還是執行層面,都面臨諸多這樣的兩難困境。這就更需要擺脫思想上的猶豫觀望,保持定力和耐力。

  “不因包袱重而等待,不因困難多而不作為。”合肥市委改革辦在相關報告中指出,馬鋼(合肥)鋼鐵公司去產能帶來的重要改革啟示就是,統一思想才能統一行動。

  2006年5月,該公司由馬鋼集團重組原合鋼集團成立。“當年即實現盈利2000萬元,并且一直到2014年都處于盈利狀態,合肥新橋機場、高鐵南站、地鐵1號線至3號線等重點工程建設都使用了我們的產品,公司員工一直引以為豪。”公司紀委書記、工會主席王文寶說。

  僅從經營指標來看,似乎并非“非關不可”。但就鋼鐵行業發展大勢而言,低端產品產能過剩矛盾日益突出,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去產能的重點領域。關停該公司冶煉及相關配套產能,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然要求。同時,隨著省城的快速發展,該公司冶煉生產線附近高樓林立、人口密集。由于公司裝備水平相對落后,環保達標“吃力”,已經被列入全國鋼鐵淘汰落后產能計劃。

  盡管去產能會帶來陣痛,但晚去不如早去,被動不如主動。2015年9月,省委、省政府研究決定,馬鋼(合肥)鋼鐵公司冶煉產能徹底關停,涉及到的全部資產和人員由合肥市全面接收。

  “嚴格執行環保、能耗等法律法規和產業政策,達不到標準要求的鋼鐵產能要依法依規退出。”國務院今年2月出臺的《關于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明確提出這樣的要求。

  關停馬鋼(合肥)鋼鐵公司冶煉產能與這一政策精神高度契合。提前近3個月實施關停,更充分體現了我省在鋼鐵行業去產能上統一思想、自我加壓、壯士斷腕的勇氣和果斷。

  在這一過程中,合肥市和馬鋼集團主動溝通對接,確立了“依法依規,兼顧各方利益、妥善安置職工、確保社會穩定”原則,圍繞冶煉產能安全關停和接收、職工妥善分流安置等重點難點,深入研究,精心制定實施方案。

  “發揮企業主體作用,保障企業自主決策權”,省政府提出的這條原則得到了充分體現。馬鋼(合肥)鋼鐵公司提出了“安全第一”的停產總要求。馬鋼集團調集全集團專家和技術力量,先后6次對停產方案進行論證完善。2015年12月19日,停產方案實施,并提前完成安全停產任務。

  如何消除員工隊伍思想波動對于安全停產的影響,是對合肥市、馬鋼(合肥)鋼鐵公司的直接考驗。

  “在這一過程中,我們注重發揮各級干部和管理團隊的帶動作用。”徐勁松說,面對企業關停,從某種程度上說,干部隊伍的落差最大。但關鍵時刻他們盡最大努力排除思想干擾,每個生產經營單位都對生產線關停制定了細致方案,并逐一對照實施。

  王文寶說,面對相同境遇,干部和管理人員能夠站出來,沖在前面,體現了講奉獻、顧大局的精神和情懷。在分流安置中,管理團隊盡管自身“前途不明”,但還是利用春節假期向職工解讀安置政策和方案,對職工也具有更大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堅持企業主體的同時,發揮政府主動作用,是積極有序化解產能過剩的根本保障。

  合肥市委、市政府組織召開馬鋼(合肥)鋼鐵公司職工分流安置專題工作會議達20余次,提出市屬國有企業招聘、公益性崗位安置等10種安置途徑,在職工分流安置保障上的支出超過22億元。市有關部門組成現場工作組,召開職工座談會80余場次,對安置方案進行座談、解讀,每天接待職工咨詢數百人,連續工作長達半年時間。

  合肥市國資委法規處李曉方是工作組成員。“今年春節都是在馬合公司過的。”他說,大家幾乎每天工作超過12小時,白天廣泛接觸干部職工,晚上將每天工作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匯總分析上報,供決策部門研究提出解決方案。“僅相關工作方案的草稿,就足足裝了兩麻袋。”

  2015年12月19日,公司關停冶煉產能工作啟動,短短5天內,3座生產高爐、2座轉爐和棒材、線材生產線相繼實現安全停產,加上之前已經停產的1座高爐、1座轉爐和唯一的焦爐,累計淘汰煉鐵產能160萬噸、煉鋼產能204萬噸、焦炭產能30萬噸。

  分流職工如何穩妥安置?

  ——“先挖掘、后放水”“確保職工有選擇余地”。依法依規、公平公正,分類施策、有情操作,最大程度保障職工利益

  “很多人手機里還保存著公司最后一座高爐停產時的照片,當時很多人都流出眼淚,大家心情都很復雜。”如今已經供職于合肥供水集團二水廠的王昀說。她曾擔任馬鋼(合肥)鋼鐵公司制造部檢測室主任助理,協助管理100多名員工。“現在,兄弟姐妹們逐步適應了新的崗位,經常還在朋友圈內’秀’下工作狀態,我真心為每個人的進步感到高興。”

  “把職工安置作為化解過剩產能工作的重中之重。”省政府7月30日出臺的《關于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實施意見》明確強調,堅持企業主體、地方組織、依法依規的原則,分類有序施策,穩妥做好職工安置工作。

  馬鋼(合肥)鋼鐵公司去產能中共有4838名職工需要進行分流安置。“再就業是民生之本。”合肥市政府在該公司轉型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工作會議上指出,職工分流安置以崗位安置為主,明確“先挖渠、后放水”的工作思路,想方設法在市屬國有企業以及公益性崗位上挖掘出5000多個崗位供職工選擇。

(來源:互聯網)
全球化工設備網(http://www.tupvw34.cn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違者必究.

標簽:

分享到:
免責聲明:1、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或者作者自行發布,本網發布文章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給訪問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同時本網亦不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適當處理!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