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廠一邊復產一邊拆爐子的情況,幾乎遍及整個河北省。數據顯示,今年8-11月,河北要去除的1647萬噸煉鐵產能中,正在生產的產能有1180萬噸,而且盈利狀況不錯。而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的調查,很多民企盈利比國企好,與環保、管理以及職工的社保等成本都沒到位有關。
鋼鐵重地河北唐山的鋼鐵企業“如期”復產。
9月2日,記者回訪河北唐山松汀鋼廠,門口的停車場停滿各類車輛,廠房的煙囪也冒出滾滾“白煙”。當地知情人士介紹,去年停產后的松汀鋼廠的確已經部分復產。
這家鋼廠位于遷安木廠口鎮,今年1月份記者來訪的時候,完全是另外一個樣子,偌大的停車場空無一物,背后的廠房也悄無聲息。
雖然已經部分復產,松汀與河北其他近40家鋼廠,需要在未來3個月(9-11月)拆除冶煉鋼鐵的幾十個高爐和轉爐。根據河北發改委的要求,今年10月松汀鋼廠需要拆除450立方米煉鋼爐一個,涉及52萬噸產能。
而這種鋼廠一邊復產一邊拆爐子的情況,幾乎遍及整個河北省。據中泰證券等機構根據剛剛公布的河北省去產能總體目標進行計算,今年8-11月,河北要去除的1647萬噸煉鐵產能中,正在生產的產能有1180萬噸,而且盈利狀況不錯。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7月全國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鋼鐵)的利潤總額為838.8億元,利潤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為2.3%,與去年前七個月反差明顯,當時利潤總額為391.5億元,只占主營業務收入的1%。
據記者了解,很多民營鋼鐵企業的利潤更高,一噸熱軋卷板目前利潤可以達到三四百元,有的甚至更多。照此計算,年產500萬噸的廠子,利潤接近15億。
按照今年壓減粗鋼產能4500萬噸左右的計劃,剩下的5個月要去掉53%的過剩產能,在鋼鐵企業利潤回暖的態勢下,鋼鐵企業將忍痛“斷腕”。
鋼鐵行業專家馬忠普指出,拆掉已經盈利和正在生產的爐子很殘酷。民企自負盈虧,也沒有國家的職工安置補貼,特別是在目前貿易商鋼材庫存較低的情況下,關的爐子越多鋼價越高,企業越想生產。
中聯鋼的調研數據顯示,本輪具有產能壓減任務的鋼鐵企業共140家,其中民營企業占比高達88.6%,所涉煉鐵產能和煉鋼產能分別為2620萬噸和5559萬噸,占比分別為70.9%和80.2%。
“還是要回到通過市場調產能的路子上去,特別是要多強化環保、社保等綜合手段來治理鋼鐵行業。”他說。
(來源:互聯網)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