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中國石化與沈陽工業大學共同開發的Φ711管道漏磁內檢測器在榆濟管道汾陽至平遙段試驗成功,并取得完整有效數據,填補了中國石化天然氣長輸管道內檢測技術自主研發及應用的空白。
據天然氣榆濟管道分公司副總工程師吳斌介紹,內檢測作業是天然氣長輸管道完整性管理的重要檢測手段,相當于人體的“健康體檢”,能夠收集管道腐蝕狀況、焊縫及管材缺陷等數據,并根據檢測結果,及時消除管道缺陷、排查安全風險、制定風險控制對策。新建天然氣管道3年首次檢測,往后每5年進行一次復檢。此前,內檢測作業一般由國外檢測公司負責實施,不僅成本較高,還存在泄露管道基礎信息的風險,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內檢測作業技術勢在必行。
2011年,天然氣分公司與沈陽工業大學聯合開展天然氣長輸管道內檢測技術研究項目,先后攻破了多項技術難題,為榆濟管道“量身定制”的Φ711管道漏磁內檢測系統,經過出廠專家鑒定各項性能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此次是該項目在天然氣管道上的首次現場檢測試驗,Φ711漏磁檢測器是9月8日8時16分從汾陽輸氣站發出,于12時03分順利到達平遙輸氣站,經檢查,檢測器外觀完整,皮碗磨損正常無損壞。試驗結果表明,Φ711管道漏磁內檢測器達到在天然氣長輸管道通過性能指標,并且能夠獲得完整數據。
信息管理部劉思良介紹,相關內檢測數據還需要與歷史數據進行深入對比以及現場開挖驗證,完成數據的質量分析和校核。相信不久的將來中國石化一定會用上自己的天然氣長輸管道內檢測器。
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科技開發部、天然氣分公司、天然氣榆濟管道分公司、沈陽工業大學、中石化長輸油氣管道檢測有限公司相關領導和專家參與了此次試驗過程。(岳峰濤)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