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省政府辦公廳近日下發《河南省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將圍繞“健全點位、共享信息、自動預警、嚴格考核”的建設要求,建立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公眾監督的生態環境監測新格局。
根據《方案》,到2020年,全省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基本實現環境質量、重點污染源、生態狀況監測全覆蓋;省、市、縣三級生態環境監測數據系統互聯共享,監測信息統一發布;健全監測與監管協同聯動、部門會商工作機制;監測自動預警、信息化能力和保障水平明顯提升;初步建成統一監測、信息共享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為加快生態文明和美麗河南建設提供有力保障。
環境質量監測網絡的建設中,將在縣級及以上城市、全省主要大氣輸送通道等區域布設大氣環境質量監測點位,建成省控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點位140個,主要大氣輸送通道監測點位6個,大氣灰霾站1個;省轄市所有建制區均建有能夠實現六項因子監測的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點位;每個縣建成3個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點位,其中2個在縣城建制區、1個在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基本形成河南省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絡。
水污染監測方面,將在全省82條河流上布設省控地表水水質監測斷面(點位)228個,在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布設水質監測點位72個,在城市主要河流布設水質監測點位60個。 統一平臺及時發布監測信息
《方案》強調,要明確重點污染源監測責任。嚴格落實重點排污單位自行監測及信息公開制度,對重點污染物排放實施實時監控與監管預警。省直相關部門將密切合作,逐步開展養殖和農業面源、機動車污染源以及揮發性有機物等污染源監測。河南省還將依托國家生態遙感監測系統及大氣環境監測衛星監測資料,開展遙感監測解譯工作,實現對省內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自然保護區等重點地區的監測。
省政府要求,要建設生態環境監測信息平臺,將大氣、水、土壤、輻射、生態、污染源等環境監測數據統一傳輸至全省生態環境監測信息平臺,形成全省統一的生態環境監測數據庫和省、市、縣三級互聯互通的生態環境監測數據傳輸網絡。同時,還將建立統一的生態環境監測信息發布制度,保障公眾知情權和監督權。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