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包裝網訊】紐約州立水牛城大學(University at Buffalo)一個研究團隊發現了利用智能手機及開發軟件近距離竊取運作中的3D打印機數據的方法。利用智能手機的傳感器收集3D打印機印刷頭發出的電磁波和聲波 數據,并成功在30厘米距離內竊取了3D打印機的打印文件原始數據,竊取的數據重新打印出的物件可以達到相當于原物件90%的精確度。
研究者說,在攻擊實驗中利用從3D打印機竊取的數據,重現的簡單3D打印物件-如一個門制器(door stop)對比原件可實現94%的精確度。當然越復雜的3D物件精確度越降低,比如醫療儀器零件的精確度對比原件約為90%左右。研究者稱竊取的數據很大一部分來自3D打印機印刷頭發出的電磁波記錄,占據了竊取數據的80%比例。鑒于3D打印將成為擁有數十億美元的龐大市場,研究者提醒3D打印機供應商提前在生產時部署防范機制防止此類攻擊。防止商業生產機密或者原型泄露,最重要的一點是3D打印機必須處于隔離環境,公司應該禁止個人在3D打印機附近操作。
研究者稱目前這項攻擊僅能在距離3D打印頭30厘米范圍內,實現高精確度數據竊取,超過40厘米數據精確度就下降至66%以下。此外,3D打印機供應商最好能夠在打印時使用不同的速度,單一頻率的速度產生的電磁波非常規律,而打印頭在速度上變頻能夠讓電磁波非均勻并產生許多噪點。提高數據安全性,當然更高的速度也能提高數據竊取的難度。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