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申城(上海)河道水環境治理持續推進,水環境質量總體穩中趨好,但是局部地區水環境問題仍比較突出,一些河道黑臭現象時有反復。如何從源頭進行治理?9月12日,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32次會議,審議市政府關于本市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情況的報告,并開展專題詢問。委員們聚焦本市污水管網等基礎設施建設,提出意見和建議。
通過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本市城鄉水環境面貌取得一定改善,但是水環境治理依然任重而道遠。市人大常委會城市建設和環境保護委員會在調研中發現,作為源頭治理的措施,本市污水管網等基礎設施建設目前仍有大量“欠賬”,城郊結合部、郊區撤制鎮和“195”地塊污水管網覆蓋率僅為55%左右;大量分散的工業企業和村莊未實現污水管網覆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程建設到2015年底完成44.5萬戶,尚有超過一半的農村家庭生活污水未實現收集處理。
對此,市人大常委會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委員張辰提問:上海何時全面納管生活污水。
市水務局負責人表示,“目前上海污水處理率92.8%,今后希望通過“十三五”的努力,全市層面污水處理率達到95%以上。從納管層面來說,目前正在進行全面的調查,也結合上海中心城區管網建設,目標是240公里,但工作量非常重,希望通過“十三五”的目標,能夠將這項工作做好。”
據了解,本市正抓緊謀劃啟動新一輪重點地塊整治工作,確保明年底基本完成全市黑臭河道的治理。市人大常委會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委員薛明揚提出,“今年已經是9月份,到明年年底就是1年零3個月,怎么治理好全市范圍內的黑臭河道?“”
市水務局在回應時表示,今后本市水環境治理將突出標本兼治,從治本的層面來說,水務基礎設施建設層面要先行。“我們污水廠提標改造、改擴建工作在‘十三五’期間,特別是2017年前后到2018年,任務非常繁重。全市層面將建成33個污水廠,有3個新的,一個是南翔污水廠開工建設,還有兩大新的污水廠:太湖污水廠以及虹橋污水廠年底前開工建設。此外還有近30個污水廠的提標、改擴建,十個污泥的處置工程,前后相繼開工。管網建設上,有240公里以上的污水管網建設,通過污水廠、管網同步建設。”